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5/23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世界易危物种。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金眶鸻。 白敖敏 摄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沙狐。闲摄夫 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猛鸮。王敬先 摄 5月22日...
来源:北疆风韵 2023/05/23
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河“几”字弯岸边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肩负重担。尽管煤炭资源丰富,但近些年达拉特旗主动摆脱资源依赖“老路子”,紧抓国家“双碳”机遇,大力培育风光新能源,同时化害为利大力发展沙漠绿洲风光旅游,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4/13
作品:《大森林》 │ 作者:张永刚 作品:《河水映蓝天》 │ 作者:李颖 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作者:额博 作品:《银岭碧足》 作者:张雷 作品:《孔雀开屏》 │ 作者:袁广明 作品:《胡杨人家》 │ 作者:纳仁 作品:《...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4/13
光影传情,意韵达意。最美四月天,“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亮相中国美术馆,117幅“大片”让观众饱览北疆风华,尽享视觉盛宴,“内蒙古印象”就像一扇窗,全国各地的游客透过这扇窗,认识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千万次传播吸睛又“吸粉”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开幕当日,有35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到中国美...
来源:新华网 2023/03/20
3月17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17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3/20
前不久,一部每集只有15分钟的文化专题片,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 专题片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与清华大学张谨教授一起,穿行在北京市东城区,边走边说,聊起了东城区的诸多文化遗产。 一位北京观众说,虽然从小东城生、东城长,但是对很多文物古迹并不...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2/13
杀虎口 记者采访 大同古城 走西口古道 明朝的东胜卫故城遗址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走西口,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团结之路、繁荣之路。内蒙古日报社“循迹西口”采访组一行8人,循着当年晋陕冀先民们走西口的足迹,越长城过黄...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3/02/13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走西口,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团结之路、繁荣之路。内蒙古日报社“循迹西口”采访组一行8人,循着当年晋陕冀先民们走西口的足迹,越长城过黄河,19天行程3000多公里,深入山西省忻州市、大同市、朔州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