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开启“历史文化之旅”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8/04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赤峰,文化是其永远挖不尽的宝藏,也是如今深耕本地游的着力点。 无论是在敖汉史前博物馆瞻仰“中华祖神”感受“红山文化”,还是探秘辽上京皇城领略契丹辽文化,抑或在阿鲁科尔沁草原欣赏一场古老纯正的“蒙古汗廷音乐”……赤峰市倾力打造的“历史文化游”,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都游出品质、游出...

内蒙古文学十年成就展开展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22/07/06

7月1日,由自治区文联主办,内蒙古文学馆、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内蒙古文学杂志社承办的“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十年成就展”在内蒙古文学馆开展,展期为1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文学界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喜迎...

仰韶文化内蒙古寻踪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7/06

  包头阿善遗址出土的灰陶钵。   王墓山遗址出土的火种炉。   1996年考古专家在石虎山遗址。   凉城县史前文化聚落遗址景观复原。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

寻找中华史前文明的印记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6/23

  兴隆洼聚落遗址。   遗址发掘现场。   兴隆洼玉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敖汉旗境内的松辽平原,山川秀美,河流纵横,草茂林丰,物产丰富,在努鲁儿虎山脉北麓,西辽河流域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兴隆洼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文化坐标,其发掘成果一度震惊世界。...

大美边疆:边塞小城阿尔山“休养”记

来源:新华网   2022/06/23

夏日时节,横跨大兴安岭南麓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草木萌发,生机勃勃。清晨,杜拉尔林场护林员白玉华发动皮卡车,在大兴安岭茫茫林海中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白玉华有超过200天的时间与世隔绝,在深山老林里守护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 2012年,阿尔山市迎来了“挂...

大立人与小陶猪:面对困难挺直站 向着美好生活跑

来源:新华网   2022/05/20

  新华社成都5月18日电 题:大立人与小陶猪:面对困难挺直站 向着美好生活跑 新华社记者童芳、唐文豪 勤劳勇敢的古蜀先民,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他们种植水稻,饲养牲畜,采桑养蚕,修建城邦,祭祀天地。多年来,三星堆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先民生活图景,我们可以从三...

叶武:中国水彩画为何体现了东西方艺术交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5/20

东西问叶武:中国水彩画为何体现了东西方艺术交融? 中新社天津5月6日电 题:中国水彩画为何体现了东西方艺术交融? ——专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叶武 作者 杨子炀 孙玲玲 20世纪初叶至今,现代“中国水彩”经过百年之久的演变,已在创新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舶来品的水彩画如何在中国“西学中...

内蒙古:乡村游越游越诗意 夜经济越夜越美丽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4/1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田园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逛夜市享美食、坐游船赏夜景,也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游客的青睐,乐享夜色中的多彩生活成为新时尚。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夜间文旅消费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乡村游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的新时代 边境线·半世纪·母子俩

来源:新华网   2022/04/15

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最北端,中蒙两国边境,一条新修的砂石路穿越荒凉戈壁直通尼玛老人家门口。 半个世纪前,尼玛来到这里,默默守护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像胡杨一样扎下了根。如今,尼玛76岁了。这一天,她步履蹒跚地为外出巡边的儿子哈达布和拿上望远镜、水壶,目送儿子骑上摩托车,消...

创意海报|这就是三星堆青铜“文物天团”的名片!

来源:新华网   2022/04/08

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坛(残件)、青铜兽面、青铜跪坐人像……近日,经过改造升级的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恢复开放,107件(套)青铜文物亮相。创意海报带你看青铜“宝贝”如何自我代言。   策划:侯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