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来源:北京晚报   2019/07/08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登科后》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诗人进士及第后得意喜悦的心情。金榜题名是古人“四大喜事”之一,进士及第后,便可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福泽后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扩大影响,官府除...

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巡回展在内蒙古开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7/08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开展。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少数民族古籍专家学者,共同品尝古籍文化盛宴。   本次巡展展出了各少数民族珍贵古籍原件60余种、重要影古籍保护成果2000多册。巡展展以图文展板形式介绍少数民族古籍书籍、铭刻、讲唱、文书,...

古人对垃圾处理的重视,超乎你的想象

来源:人民网   2019/07/05

  “这是什么垃圾?”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每一位市民都必须要直面这句飘荡在上海滩上空的“灵魂提问”。   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产物,自人类开始聚居在一起,就面临如何处理垃圾的问题。其实,不光现代人讲究垃圾的科学分类处理,古人也十分重视垃圾的处理。今天,我...

三代人的长城情缘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2019/06/28

  长城背后的故事,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建筑奇迹,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很多人都无法想像,在几千年前没有大型机械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克服了多少困难,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才将长城修建成功,蜿蜒...

北京阿拉善蒙古王爷府,历经400年沧桑,依然基本完好

来源:内蒙古民俗网   2019/06/26

  北京阿拉善罗王府   现存北京阿拉善王爷府,位于什刹海后海南岸迤西毡子房胡同,与恭王府东墙仅一路(府夹道)之隔,面积大概是恭王府一半,约3万平方米。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座王府曾被称作罗王府、塔王府及达王府。在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有一件保存完好的皇帝谕旨,是清乾隆皇帝于1782年嘉赐阿拉善和硕特旗第...

桌子山岩画:古代游牧人的艺术珍品

来源:活力内蒙古   2019/06/10

  桌子山岩画位于乌海市境内桌子山东部,因其山顶平坦,远眺貌似桌子状,故此得名。主峰海拔高度2149.4米,其山势雄伟,巍峨壮观。 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岩磐石上,残存着大量古代岩画,岩画学者梁振华先生将这一古代文化遗址定为“桌子山岩画”。在...

秦人的马文化

来源:甘肃日报   2019/06/04

发祥于甘肃的秦人,始终离不开马文化。 资料图 礼县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展厅一角(资料图)   发祥于甘肃的秦人,始终离不开马文化。从非子封秦而为附庸,到其曾孙秦仲被周宣王封为大夫,再到秦仲的孙子秦襄公“攻戎救周”而为诸侯,以至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政...

用木刻画弘扬敦煌文化

来源:新华网   2019/05/08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5月6日,申洪杰在敦煌市沙州市场的工作室内雕刻敦煌木刻画作品《大漠驼影》。   2004年,三十多岁的申洪杰从湖南老家第一次到敦煌旅游,就被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震撼,当地的大漠风情、边塞文化也让他流连忘返。深思熟虑后,喜欢木...

草原上世代相传的烙印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2019/05/05

  马烙印,打马印,蒙古语称“塔穆嘠”,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马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马烙印与蒙古民族的牧马业管理、社会生活、风俗礼仪、文化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民族特色的马烙印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老的打马印风俗礼仪在草原上传承千年。蒙古族牧...

木雕传技艺 古建焕新生

来源:新华网   2019/04/19

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俞友鸿在查看一处古民居中的建筑构件   俞友鸿,“婺源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一个匠人家庭的他16岁时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技术,用5年时间基本掌握了“婺源三雕”技艺的所有手法。俞友鸿耗时3年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