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推荐 > 正文

草原上的咏叹调

来源:内蒙古旅游局  作者:      2017-05-09

   

 

  歌剧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听过,可究竟什么才是歌剧呢?简单而言,歌剧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在歌剧的起源地西方,歌剧最主要和重要的歌唱方式就是——咏叹调。咏叹调的运用始于17世纪初,与朗诵式的宣叙调相对,结构较自由。西洋歌剧、神剧或康塔塔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而在蒙古族歌剧中,作者们在整部歌剧的创作过程中不仅采用了大量正统歌剧的创作技法,更将民族音乐的元素巧妙的运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蒙古族特有声乐唱法——长调的融入。

 

  什么是长调?

  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特色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人文风俗、品德美学、自然哲学的感悟。千百年来,长调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成为蒙古民族具有成熟表现手法的最高艺术形式。

  蒙古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悠扬的旋律、繁复的波折音和只可意会的内在节律。演唱长调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豪放不羁,一泻千里。

  长调演唱艺术只能根据演唱者的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掌握,即不同的人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

 

  以朝鲁、额尔德木图等为代表的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在对长调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后,将传统的民族唱法长调用美声加以处理,加入全新的艺术手法,不断挖掘歌曲的戏剧性,将西洋唱法“中国化”、“本土化”,增加了原生态的蒙古族长调的力度和表现力,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创作力、表现力,既满足了歌剧以歌唱给观众以立体观感的需求,也使得民族唱法长调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播。

  草原所及之处,便有长调的存在;蒙古族牧民所到之处,就有长调的传唱。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世界性语言。不错的,蒙古族的歌剧在创造和表演时,巧妙融合的传统咏叹调唱法和蒙古族专属的长调唱法,不仅是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的过程,更是蒙古族民歌的音乐元素歌剧化的衍变过程。既保留了蒙古族音乐的独有的辽阔、奔放、深邃的特征,又传承了西洋正统歌剧的创作模式,使传统的民族音乐又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快来和小编一起感受蒙古族长调和西洋歌剧咏叹调交融的歌剧表演《爱在胡杨》的主题曲《胡杨颂》吧。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