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古人10大智慧 学会从容面对人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7

  胆大心小   人立于世,必须面对许多挑战与机遇,因此要敢于筹划,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但是,在实施计划时,必须周密安排,不能疏忽大意。计划安排得越周密,实施得就越稳妥,成功就越有保证;或者说,战略越宏伟,策略越细密,计划越大胆,措施越仔细。   “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

《西游记》里的南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4

  《西游记》第十一回:十殿阎王同意放唐太宗还阳,太宗非常感激,说,我回阳世,无物可酬谢,唯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说,我一回去即送来。于是,招募到刘全,让他“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到阴司给阎王送南瓜。阎王非常高兴,收下南瓜。憺漪子在回前批云:“一对...

楼宇烈: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3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时也受...

【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如何“以孝治天下”:先秦时期有“不孝”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2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视程度之高、影响社会之深、延续时间之久,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见。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狭义的孝道指针对父母的道德行为,而广义的孝道则延及父母之外的长上之亲。孔门弟子有若说,孝悌是“为仁之本”,在诸多伦理道德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儒家认为,孝可以使人...

“中国画”的12个说不清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2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临摹学习绝佳素材!   “中国画”概念,自从出现那天起似乎一直就未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否则为什么会久久争论不休呢?   岩画   1 从历史说不清楚   不少人总爱说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凡...

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竟然美到让人窒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1

  现在人们说年龄   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   简单明了   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   又是如何称谓呢?   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   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

鲜为人知的历史:冯国璋梁启超曾被袁世凯蒙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0

  袁世凯作为一个政客、军阀,为人狠毒和功利,从登州投军到位极人臣,再到逼清退位,以及最后倒行逆施,恢复帝制,直至最终撤销帝制,撒手人寰,他的一生,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本篇撷取了冯国璋、梁启超、张一麟一一被袁世凯蒙骗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唐伯虎科场舞弊冤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0

  唐伯虎为明朝江南四才之一。唐、祝、文、周四人中,尤以唐伯虎最是有名,诗、书、画无不出类拔萃。可是他为什么不求上进,去科场考试,扬名天下呢?反而终日“风流游荡,不务正业”?   大家都知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说他在庙中遇到秋香,一见钟情,就假装下人,去相府做仆人,以求亲近秋香。 ...

《水浒》人物个人性格与时代性格的悲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0

  金圣叹先生曾说过:“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十个人都写出来。”这几句话道出了这部小说的引人入胜之处,即成功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凸显出了小说的美感。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通常让我们喜爱不已,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时代性格又让我们唏嘘不已。   下...

“骑牛上学”并非国学真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10

  日前,在四川成都街头出现了一名幼童,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穿着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后,迅速走红网络,“父亲醉心国学让儿子骑牛上学”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这是我们日常内容,我平时去银行、菜市场都是骑驴去。”“骑牛上学”的父亲表示,自己此举确实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炒作。 ...

古代人雨天出行用什么“雨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6

  随着雨季的到来,全国多地出现大到暴雨,各种雨具也都派上了用场。古人遇到雨天时出行都有哪些雨具?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古人虽无现代工艺的雨具,但防雨用品并不鲜见:身披的有“袯襫”“油衣”,头戴的有“斗笠”“油帽”,脚穿的有“油靴”“油鞋”……   “袯襫”,先秦时出现的原始雨衣   《证俗文》...

解读艺术中的“暴力与美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5

  暴力美学是一个与传统美学不同的美学观念。早期产生于影视作品,将黑暗血腥的事物提炼转变,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将其升华凝练,来发掘其中美的部分,从而实现暴力到美学的转化。它将激烈的画面,如打斗、战争等,通过艺术的处理加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全新的视觉体验,从崭新的角度,解读了“暴力”一词,阐释什...

许倬云:历史上的知识分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5

  包(宗和)副校长、叶(德兰)教授、台大历史系的同仁及各位同学,包副校长介绍我时,我不免感慨。回头一想,我从台大历史系毕业五十三年,从硕士到现在也有五十年。1970年代,我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台湾到美国,因为当时有一股力量要把我们换掉,想想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如今,我每走过台大校园,常常感觉到...

清代司法制度:罪刑法定和比附类推构成矛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5

  《大清律例》   研究清代法律制度史,不仅要考察这一制度的创设与变迁,弄清其源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阐释清代法律制度的运行模式、功能和品性。   入关以后,清朝统治集团便以《大明律》为范本,在“参酌时宜”、“斟酌损益”和“期于平允”的立法原则指导下,制定成文法典,并于顺治四年颁布《大清律集解附...

古画“避暑方案”: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04

  核心提示: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古人是如何“顺时”的?       燕文贵(宋)《纳凉观瀑图》资料图   原题: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看古画中的“避暑方案”   编者按: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