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正文

曹邺《官仓鼠》赏析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李淑章      2019-11-29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一、先简介作者,并说说有关这首诗的一个传说。


  曹邺(yè),晚唐诗人,字业之。桂州(州治在今广西桂林)人。开始考了几次,也没考中进士,最后由于礼部侍郎裴休的赏识,终于得中,据说他是那时桂东北地区考中进士的第一人。他后来当了洋州(现在陕西省洋县)刺史,还入朝当过吏部郎中,也就是五品或四品那样大的官儿。曹邺做官时,看到官场腐败、战士挨饿、百姓贫苦的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讽刺诗。下面就讲讲有关这首诗的一个故事。


  曹邺初到洋州,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百姓的房子破烂不堪,但州府衙门却修得很排场。他来之前听说这个地方很贫困,可他看到的官员与士绅们,却一个个肥头大耳,腰圆肚壮。这与他一路上看到的骨瘦如柴的众多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说他上任的第二天正是鼠年元旦(现在叫春节),官员与士绅们借此机会大摆宴席,满桌上尽是美酒佳肴。曹邺看到后,心头一阵厌恶。就在这时,一只硕大的老鼠窜了出来。在官员与士绅们不知所措时,曹邺却心生一计,只见他端起酒杯,向在座所有的人说道:“各位 ,感谢你们为我洗尘。今日是元旦,又是鼠年的开头,我提议:请大家就以咏鼠为题,各吟诗一首,为酒宴助兴。”


  在座官员与士绅大多是不学无术之徒,哪里会做诗呀?一个个待在那里不敢做声。正好席间有个姓赵的官员,觉得自己有点文化,于是便开口道:“既然曹大人点题,鄙人就斗胆了。”接着顺口念道:“十二属相鼠为首,鼠年说鼠最风流。五谷杂粮鼠爱吃,还有一着善偷油。”曹邺听完笑了笑。


  一个一向搜刮民财的税官,看到曹邺的笑容,以为在赞赏;于是,就抢着说道:“大人,小人不揣冒昧,也胡诌一首,请大人指正。”说罢,念道:“万物精灵鼠为先,随机应变赛狐仙。虽然自己不耕田,香米白面吃不完。”曹邺听罢,仍然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最后,一个管理士兵的李参军,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也想在新官面前露露脸,于是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曹大人,卑职也来献丑,请大人指点!”他清清嗓子,念道:“洋州老鼠真不小,鼠年说鼠最为好。我学老鼠巧本领,鸡鸭鱼肉吃个饱。”


  李参军刚刚念罢,只见曹邺突然把桌子一拍,大声说道:“听了你们的鼠诗,就知道你们同老鼠一样!洋州本是鱼米之乡,如今却被你们糟蹋成这个样子。你们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可耻!可耻!”说罢,他让手下取来纸笔墨砚,大笔一挥,写下了我们要讲的这首诗。然后大喝一声:“退席!”在座的官员与士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全都滚了出来。


  至于,曹邺如何治理洋州,那就不是这篇文章的事了。


  二、部分词语注释:


  1.官仓(cāng):不是一般的仓库,特指官府的粮仓。

  2.斗(dǒu):旧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

  3.走:这里是跑的意思,不是步行。

  4.健儿:指守卫边疆的战士。

  5.遣(qiǎn):派,让。

  6.朝朝(zhāo zhāo):天天。

  7.君:这里特指老鼠,是拟人手法。


  三、欣赏这首诗。


  这是一首讽刺诗,语言通俗易懂,似乎无须讲解。但笔者觉得这首诗在思想感情与艺术形式结合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所以,想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第一点:暗用典故,却无任何痕迹。


  笔者从不反对诗文用典,但十分鄙视那种目的不纯的用典。因为我怀疑,他们所以如此,其目的多是为了显摆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而已。如同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发誓不让人看懂。


  这首题为《官仓鼠》的诗,至少是受到《诗经·魏凤·硕鼠》的启发。诗经的这首诗把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比作大老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如果有人读过《史记·李斯列传》,还会知道这样一件事,说是秦代的李斯年少时当一个地方小官,看到粮仓中的老鼠,见了人犬也毫不害怕。于是,李斯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曹邺写《官仓鼠》估计也会想到这样的古书,但他没有用其中任何一个词儿来显示他写老鼠在比喻什么。


  一句话:用典达到雅俗共赏的高度,那才叫艺术!


  第二点:独到的炼字艺术。


  诗中有两个字用得出人意外:一个是“斗”字,一个是“谁”字。


  艺术是要看境界的。有的书上说,“大如斗”应是“大如牛”。这恐怕有损于曹邺所呈现的艺术境界。须知,粮仓里的粮食是有出有进的,所以,想要计算其多少,必须用斗与升这样的容器。斗是最大的容器,它是一个上宽下窄的立方体。根据粮食的不同,一斗大约可以盛二三十斤粮食,或者更多。如果是一般的老鼠,大约可以放进去一百多只。你看,老鼠与斗相伴,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呀!


  诗人把官仓的老鼠夸张为盛粮食的斗,其所形成的境界,绝非一个牛字所能比拟的。


  再说“谁”字之妙。表面上看,粮仓里老鼠成灾,是指粮仓管理人员失职的。如果真是这样,诗人明说又有何妨?而诗人对此却有意装糊涂,却问道:“这究竟是谁这么好心,让您天天由此口福呀!?”这样写,聪明人一看,就会想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曲折而巧妙地控诉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第三点: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揭示诗作的主题。


  1.比喻极其巧妙。把硕大的老鼠比作肥头大耳而又腰粗肚圆的贪官污吏,真是极其相似;而且老鼠所以无所畏惧,依靠的就是管理粮仓的官员。这就使读者领悟到,贪官污吏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其所依靠的就是他们的“保护伞”。联系“谁”字的精选,这个比喻实在是妙不可言。


  2.对比发人深省。诗人写罢养得肥肥胖胖“大如斗”的老鼠,忍不住写出“健儿无粮百姓饥”的句子来。笔者觉得,诗人这句诗是含着眼泪写出的。他想到的不仅是饥寒交迫的百姓,更想到的是保卫国家与人民的战士。如此痛恨贪官与昏庸统治者而又关心军民的诗作,在唐代诗词中是罕见的。


  3.集多种修辞手法于最后一句之中。


  诗人最后一句写道:“谁遣朝朝入君口?”这可谓一句千金。


  一是反问或叫质问,这是愤怒的声音;是诗人的声音,也是老百姓的声音!


  二是拟人,一个“君”字,是用拟人的手法,曲折地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对贪官的姑息纵容与有所惧怕的心态。


  三是叠音,“朝朝”就是天天,即一天到晚地派人伺候,从不间断。


  曹邺诗人写出的这首好诗,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让我们用来照照自己,也照照别人,以便在言行上既不要成为老鼠,也不要成为老鼠的保护伞。


  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形成这样一种局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文/李淑章)




【责任编辑:自然】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