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正文

要学古人金圣叹 不学今人叹今生!

来源:古墨社微平台 作者:古墨社      2017-05-18

  他从小好学,才华横溢,文章却怪诞、奇诡。

  他的历史使命是惊世骇俗,兴趣爱好就是调戏社会。在砍下他的脑袋前一刻,他还在玩幽默。

  他就是金圣叹,一个将才情和狂放都演绎到了极致的才子。

 

  金圣叹(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金圣叹原名本叫张采,1644年,清兵入关后,张采遂改名为金圣叹,即“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之意。

  金圣叹之舅父,乃文坛领袖钱谦益。

  钱谦益原是明崇祯手下礼部尚书,李自成进京后,他膝盖一软,开门投靠了南明奸相马士英。

  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就要覆灭,他膝盖一跪,又投降当了清朝礼部侍郎。

  钱谦益八十寿诞,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

  酒过三巡到了拍马屁的时间段,一个无名宾客适时地说:“钱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正好置酒论文,让我等开开眼界。”

  金圣叹也不推辞,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下联:三朝元老大奸臣。

 

  真性情的金圣叹(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少年时代的金圣叹参加县试,考官出了个无聊的考题:“西子来矣。”

  这触动了金圣叹的幽默感,拿起笔在考卷上写道:“开东城也西子不来,开南城也西子不来,开西城也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主考官阅卷大怒,在金圣叹的考卷上批道:“美人来矣,可惜你一个秀才丢矣!”于是这次科考金圣叹落榜。

  后来金圣叹参加岁试,考官出题:“如此则动心否。”

  金圣叹在文末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之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动……动动动。”一连39个“动”字,直接把试卷填满!

  如此玩世不恭,以科考为游戏,将圣人夫子当成调笑对象,结果他被革掉了功名。

 

  玩世不恭的金圣叹(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金圣叹不仅生活中带有“半仙儿”气质,在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科举考场,他也从不严肃。

  一次金圣叹参加考试,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即“有颜值没实力的那是葫芦,哥既有颜值又有实力,咋就没伯乐看上我呢?”古代文青常用这句话表达怀才不遇的情感。

  金圣叹看到题目后,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

  金圣叹:相对于读书人,这句话更适合和尚,因为和尚的脑袋和匏瓜底部一样一样的。

 

  金圣叹狂放不羁(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金圣叹是个才子,才高八斗,写诗填词跟喝凉水一样;又擅长绘画,刷刷几笔,人物素描就在纸上冒出来了,惟妙惟肖;他的口才也好,在灵隐寺跟人斗法,几十个和尚辩他一个人,他口若悬河,机变百出,辩得众和尚纷纷败北,颇有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范。

  金圣叹不做官不种田,怎么挣生活费呢?当时的文化人迷信扶乩,今天流行的碟仙、筷仙就是扶乩的简化版本。 

  金圣叹从十九岁起就给他文化圈的朋友扶乩,一直到四十多岁,当神汉装神弄鬼大半辈子。

  因为金圣叹精通天台宗佛学,就装作是死去的高僧附体,作为乩仙给客户现场答疑。

  一个告老还乡的官员死了女儿,想打听女儿投胎何处。

  被高僧附体的金圣叹拿着一根木棍,在沙盘上迅速写道:“此女已然成仙。”

  官员问:“在何处成仙?”金圣叹又写道:“广寒宫。”

  “她前世是谁?”“苏小妹,苏东坡的妹妹,秦少游的媳妇。”

  “都说苏小妹会做诗,能不能让她写一首?”

  金圣叹当即发挥他出口成章的天才,模仿女性口吻写出十几首七言绝句。

  客户以为自己的女儿真的是苏小妹转世,真的已经成仙,心理上大受安慰,顿时感激涕零,赶紧拿出金银珠宝答谢“灵媒”金圣叹。

 

  “灵媒”金圣叹(资料图 图源网络)

  1661年,金圣叹所住之苏州吴县,来了一位新县令任维初。

  任维初极其贪婪,搜刮无度,还打死了一名“据理抗粮”的百姓,引起金圣叹与多位士人的愤怒。

  这时,恰好顺治皇帝驾崩。江苏大小官员都到苏州知府衙门“哭临”。金圣叹等士人借机带领百姓聚集孔庙,要求江苏巡抚朱国治罢免任维初。

  岂料朱国治与任维初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不但告状不成,反被诬陷为“哭庙抗粮,鼓动谋反”,金圣叹等18名士人被抓,并被判处死刑。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哭庙案”。

 

  率真随性的金圣叹(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金圣叹在狱中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金圣叹刚批阅完《水浒传》、《西厢记》时,曾有一次到苏州报国寺度假。

  一天夜里,已批书成瘾的他精神焕发,睡不着觉,便半夜去见寺里方丈,想借佛经。

  方丈问他半夜借佛经干吗?金圣叹说想在佛经上也点评点评。

  方丈可能怕他在佛经上乱涂乱画搞出幺蛾子,便提出一个条件:“我出一联,如你能对出,即取出佛经让你批点,否则请恕老僧不给脸。”

  方丈出的上联是——半夜二更半,金圣叹被问住了。

  直到入狱后,金圣叹还在冥思苦想下联。

  到了行刑那天,金圣叹得知当天是八月十五,顿时豁然开朗,

  对出了下联——中秋八月中之后,他吩咐在行刑台下正嚎啕大哭的儿子,赶紧去通知报国寺方丈,回来再哭。

  第二件:金圣叹在临行前给人写信,说:“杀头,至痛也,而圣叹于无意中得之,亦奇。”有人说这不可靠。

  金圣叹给儿子的信中说:“字谕大儿知悉。花生米与豆腐干通嚼,有火腿滋味。”有人说这更不可靠。

  我以前也不大相信,临刑之前,怎能开这种玩笑?

  现在,我相信这是真实的。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鲁迅说金圣叹“化屠夫的凶残为一笑”,鲁迅没有被杀过头,也没有当过右派,他没有这种体验。

 

  金圣叹因“哭庙案”入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最后据说金在刑场即将被斩决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父子即将永诀,泪流满面。

  “哭庙案”之后,金圣叹和另外17个哭庙参与者,都坐“反叛”罪,被判处死刑。

  临刑前,他的儿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往探监,父子相对,涕泣如雨。金圣叹一边吃一边出联,要儿子马上对出下联。出的上联是:“莲子心中苦”。儿子当时心中悲痛,哪里对得出来。金圣叹把儿子嗔怪了一顿,然后代他对道:“梨儿腹内酸”。

  这一“苦”一“酸”,道尽了父与子生离死别的悲痛心情。

  金圣叹一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焦点,他的玩世不恭、他批注的《六才子书》和他的“哭庙案”……

  不过,他一生最出名而为后代盛传的,还是他的玩世不恭和至死不忘的幽默。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