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正文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李梦娇      2017-01-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过程,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新时代影响,并强调要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建设和发展国家的重要力量,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知识素养、历史文化的载体,更在核心价值观中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1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1)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沃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发表讲话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根本。”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的生成必定与其社会场域一致。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导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必定离不开我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着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文化沃土,在传统优秀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传统文化提倡的爱国爱家、互助友敬等优良传统,都为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供着文化营养。   

  (2)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和精神特质,是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   

  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华儿女为国为家,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系的品格,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徐锡麟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的社会变革进程和战争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爱国情怀。新时期,爱国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需要更加有力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思想。   

  民本思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孟子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我们常说的“民贵君轻”,虽没有明确提出“民本”一词,但却是我国政治历史上很重要的民本思想。尽管民本思想在古代历史上与现代社会中有所差异,但是对于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尊重是始终都是民本思想的精髓,这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一致。   

  和谐思想。中华民族的思想传统与价值追求中始终贯穿“和谐”的思想理念,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含了社会和谐、人生哲学智慧等方面的内容。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倡导人们互帮互助的思想。古有“大同社会”,代表人们崇尚和谐有序、兼并包容;今有“中国梦”,代表人们追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和谐社会。因此和谐思想从中国古代延续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世代人民的热切追求,是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和谐理念的思想资源。   

  创新进取。创新进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能够绵延发展并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老子曰:“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创新的本质——从无到有不谋而合。商鞅变法、四大发明、原子弹的成功,无论是名人大家的思想创新还是科学技术创新,都是中华儿女孜孜不倦进取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尽磨难之后能够浴火重生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创新进取的精神,是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生动力,也激励着国家日渐强盛。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战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对国家的建设、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价值追求。溯源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思想与理论成果源远流长,例如思想家荀子在其著作《富国篇》对国家富强的作了阐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孔子的“和为贵”思想等都是核心价值观结合新时期我国的国情特点在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方面的体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达了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些词语从字面看来自西方的文化。中国古代对于“自由、平等”并无明确提出,但有关于其思想的表达。新时期,这些词语和理念已形成全球共识,在积极吸取全球优秀文化并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以我国具体国情与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提出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古代思想文化中,“仁”被视为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其引申出的“孝、忠、悌、恕、礼、知、勇、宽、恭、信、惠、敏”等内容。当代“照顾病重父亲”的最孝女儿朱晓辉、“不惧麻风”的医者肖卿福,“坚守岗位的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等感动中国的典范,倡导和宣传着核心价值观在公民的价值准则内容。   

  2 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1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   

  梁启超曾讲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价值观是对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高校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持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方向,培养高尚品质,拒绝拜金、享乐等负面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个人思想水品和意识的提高,国力才能随着个人能力提高而增强。   

  2.2 锻炼大学生的学习品质   

  学习作为大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知识基础和技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学习方面的积淀对大学生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都教以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谦虚的求学态度。大学生不仅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知识,更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起着积极作用。   

  2.3 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可以获得真挚的友情、热烈的爱情、难忘的师生情谊,更会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和学习上的挑战。大学中受欢迎的学生往往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真诚、守信、热情、正直等,这些品质的养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4 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不仅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更表达建设祖国的责任和义务。以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大学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 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3.1 注重课堂教育效果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重要场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特别要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近代史纲要等课程的讲解,结合多种授课方式,例如小组讨论交流、历史影片的放映等形式加强互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其中。此外,多设立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例如鲁迅著作、儒家思想等课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兴趣多种选择,拓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渠道。   

  3.2建立相关高校社团   

  高校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并参加的团体,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建立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社团,例如“古代名家思想汇”等社团组织,将社团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学习之余的主要传播阵地。高校社团不拘于课堂形式,可以更好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活,使更多的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3.3 加强校园文化的新媒体建设   

  网络传播媒介已成为新时期人们了解世界和彼此沟通的重要渠道。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在校园文化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建设,尤其是结合新媒体的运用,建立有关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网站,设立图文结合的网页,举办有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网络问答竞赛等方式,使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形象、生动的展示,达到涵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4 重视传统节日的载体作用   

  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到要“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日等,借助纪念活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和把握传统节日的教育内涵,例如国庆节、重阳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开展与节日主题相关的征文竞赛、参观博物馆等纪念活动,为大学生的传统知识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到引导作用。   

  3.5 大学生自身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涵养作用,不仅要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更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落实到行动中。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例如探望敬老院的老人,帮助孤儿院的孩童,做爱心义工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体现在生活中,真正达到育人目的。

【责任编辑:自由人】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