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正文

简述什么是四书五经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作者:      2016-09-01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 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在先秦前就存在的,当时尚无四书之说,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旧中国时代孟轲的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时,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并且和《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也叫四子书,此外还有个别称叫“学庸论孟”。

  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后来增设了易和春秋,相当于当时的哲学课和近代史课,这已经是孔子晚年的时期了,后人称之为“六艺”,也叫六经。其中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

  而所谓国学中儒学的十三经一说,则是在唐朝的科举发明以后,前面提到的礼分三礼,春秋分三传,分开计算则是九经,唐太学里作为标准的经文由前九经再加《孝经》、《论语》、《尔雅》,最后到宋朝时崇文抑武又把《孟子》列入经书,共十三种,以后再没增加,但十三经名字的由来更晚,大致在明朝汇刻《十三经注疏》和《十三经古注》才正式有了现在通用的十三经之说。

【责任编辑:自由人】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