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莎仁格日乐:我区第一位蒙古族特级教师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18-02-26

  第一节课遭遇尴尬

  莎仁格日乐是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的教师,赤峰市巴林右旗人。在30多年的蒙古语文教学实践中,她刻苦钻研,认真探索,为改革蒙古文字母教学闯出了一条新路。

  1954年的一天,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一阵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过,刚刚还像喜鹊窝一样的一年级教室马上安静了下来,年仅18岁的莎仁格日乐面带微笑走上了讲台。

  为了准备好这第一节课,她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自信能够上好这节课。谁知正当她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孩子们却有点儿坐不住了,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交头接耳。她察觉了学生们的这些变化,也有些沉不住气了,这时一个小男孩儿突然举起手,高声叫道:“老师,我要上厕所,给我一张手纸!”

  从小在牧区长大的莎仁格日乐不大懂汉语,更不明白“手纸”是什么。她不知所措地看着哄堂大笑的学生们,窘得满脸通红……

  那天晚上,她失眠了。她有点儿后悔:填志愿时真不该写上“服从分配”,糊里糊涂来到这么个在语言、风俗方面都很陌生的地方。现在可好,连学生的话都听不懂,怎么教学生呢?不过这个念头并没有在她的脑海里停留太久,很快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逝了。

  她开始向身边的人学习汉语,每天早起晚睡练习汉语拼音,一有空就收听汉语广播,就连看电影的时候,她也在暗暗地重复人物的对话……短短一个学期,她就能够和孩子们自如交谈了。

  从1956年开始,她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习。3年后,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这时,她完全可以胜任高年级的教学工作,可是她仍然要求留在低年级。1959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写出了学术论文《关于对城市蒙古族6周岁儿童进行字母教学的体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动荡年代坚持教学

  5年后,莎仁格日乐和一名男教师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后来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她依然执着于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没有想到,一场空前的政治运动就像咆哮的山洪,把一切都卷了进去。当时,蒙古文教学被定义为“培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黑匣子”,之后,她便代起了汉文班的算术课和班主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教学多么困难,身体多么不好,她从未中断过教学。

  当时,教师的工作要比其他行业苦一些、累一些,而且社会地位和工资也很低,不少教师离开了这个艰辛的岗位。莎仁格日乐也面临着这样的抉择,不少朋友劝她,甚至有人已经给她找好了调动单位,但是她都婉言谢绝了。她说:“我们都走了,谁来教这些孩子呢?”

   蒙古语教学改革首开先河

  1976年,几乎毁灭的民族事业复苏了,莎仁格日乐又站在了一年级的讲台上。有一天上自习时,一个学生迟到了,莎仁格日乐用蒙古语对他说:“把门闩好,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这个学生立刻来了个立正姿势,站得直直的。莎仁格日乐重复了一遍刚才讲过的话,学生又挺了挺身子,两只小脚并得更紧了。莎仁格日乐明白了:这个学生把“闩门”理解成发音相近的“立正”了。这让她感到惊愕和痛心。

  蒙古文是拼音文字,它的字母数量很多,仅原体字就有114个,加上字母的3种变体,共有477个,连接字母时变化也很大,分上、中、下3种形体,书面语和口头语也有很大差别,这些都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难。莎仁格日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发展和改革。

  她利用业余时间对蒙古文字母的形体、发音特点和它们的内在规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经过无数次分析、比较,终于把477个字母归纳成了160个,改革了传统的正音、正字及拼读法,从而缩短了字母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她还在词句、识读、用词造句以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蒙古语会话能力等教学方面,也有显著的成绩。她所带的班级,学生的蒙古语考试成绩及格率达100%,平均在94分以上。

  桃李满天下

  莎仁格日乐从事教育工作37年,一直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把一批批刚入学的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她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如今,她的学生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莎仁格日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也收获了巨大的荣誉――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97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蒙古族特级教师,1979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莎仁格日乐心中,教师是最崇高、最幸福的职业。有人把教师比作粉笔:为了把知识传给学生,磨损着自己的生命。莎仁格日乐却说:飘洒的粉末,都溶进了孩子们的心灵!有人说教师是一支蜡烛,照亮了别人,烧毁了自己。莎仁格日乐却说:蜡烛的一生都是光明的!(甘峰岭 潘瑞春 段丽萍)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