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严复:首任北大校长,为何沾染过“恶习”?

来源:搜狐文化 作者:      2017-03-31

  150年前的福建泉州,诞生了一位西方取经的“玄奘”—严复,我们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而他只是谦虚道:自己不过是宣扬天演宗哲学的学者而已。

 

  故乡先贤的精神业绩在严复的心灵深处早就播下了爱国为民思想的种子,在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的福州港,异国商人和教会传教士的活动使严复从小就接受到西方文化,在家庭的熏陶下,在名师的指导下,在民族英雄的感染下,从小就立志救国救民,寻求强国之路。

  1898年,他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轰动了全中国,它唤起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敲起中华民族救亡的警钟,即使用振聋发聩来形容这本书的意义不足为奇。

 

  在西方学习的严复,正值西方达尔文主义刚刚兴起,所以物种进化论在当时是一条科学理论。

  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中国人民激励自己,争取民族解放,自立自强的最响亮的口号,严复式呼吁,如果我们不变强,中国就将会被打败了。在当时,为表达对严复西学的认可,很多人用“竞存”、“天择”来作自己儿女的名字,胡适的名字适之亦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

  《天演论》把严复推上了中国近代史启蒙思想家的崇高地位,而他颇具传奇的一生,竟也是弯曲矛盾的。

  早些年,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的严复,认真负责学堂的事业,或许是因为他留学英国、对西方的民主自由早已倾心诚服,深知自己与北洋专制官场格格不入。在他的眼里,仿若“世皆浊而我独清,人皆醉而我独醒”。当时的严复会是如何苦闷?竟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严复深知北洋并非能施展他的真正价值,重燃希望的严复,踏上回乡应试之路,也为他的《天演论》埋下重重一笔。

 

  李克强总理曾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若是闲余,游览严复故居,别有一番风味。

 

  从福州三坊七巷街区内,喧闹的南后街折转入郎官巷,沿着青石小径往东行百余米,20号就是严复的故居。

 

  在1920年,因哮喘久病难治,严复回到福州老家休养。在今天鼓楼区郎官巷的这座不大的宅院,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一年的时光。

 

  故居中的严复像,衣帽端正,气度非凡,眼镜后的一双星目,充满睿智。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一生散发光辉的严复,也曾赋诗《梦向阳岐山》,那是他出生的地方。如今,他的墓地就位于福州郊区的阳岐,一代大师,长眠故土。

  严复就像一道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照亮了人们的思想和死气沉沉的世界。

【责任编辑:霖霖】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