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奥黛丽·赫本:二战里用笔忘却恐惧

来源:新快报 作者:张晨之      2016-12-27

  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孩子,小赫本逐渐学会用艺术、音乐、舞蹈来应对身体的饥饿,忘却对生活的恐惧。正是在这段时间,她爱上芭蕾舞,为自己设计舞蹈、服装,和伙伴一起组织为群众进行秘密表演。

  10岁的赫本,有着和安妮·弗兰克一样的纯真笑容。

  奥黛丽·赫本,人间的天使,童话里的公主。当天使遇到战争,她要做的不是控诉,而是用彩色的画笔,为多难的世界,留住希望。1940年,赫本11岁,荷兰沦陷,从此小赫本开始了五年的沦陷区生活,她和她的家人只能靠吃郁金香球茎维持生命,更多的时候甚至什么食物都没有,只能靠喝水度日——但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她留下了那些最美的画。那些画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只有令人心悸的美,那是一个孩子,那是一位天使,对世界无言的抵抗。

  “我有记忆,而且不止一次。我在车站看到犹太人的面孔,他们被装在运输列车的顶部。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站在站台上,他有一头金色的头发,但他很苍白,穿了一件对他来说太大了的外套,踏上了火车。当时我还是个孩子,就这样静静地观察另一个孩子。”

  ——赫本的二战记忆

 

  赫本儿时画作,展现了孩子对节日的向往和伙伴间的情谊。

 

  儿时赫本描绘的家的形象,温暖明亮。

  她用艺术、音乐、舞蹈来应对身体的饥饿

  以忘却对生活的恐惧

  1940年的5月,奥黛丽·赫本刚满11岁。之前,她一直在英国的一所寄宿学校生活。但是自希特勒入侵波兰之后,英国不再是安全之地。赫本母亲的祖国,荷兰,因为保持中立原则而相对平静,于是母亲决定带着小赫本和两个哥哥一起回到荷兰的亲戚家。同样在这时,赫本的父母决定离婚,父亲一个人选择留在了英国伦敦。从在机场登上飞机的那天起,赫本就没再见过自己的父亲。突如其来的离异和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在幼小的赫本心里逐渐长成了一个疼痛难忍的洞。

  谁也无法预料战争的发展,没过多久,德国人开始入侵荷兰。荷兰人完全震惊了,他们做梦都没有想过希特勒会攻击他们。而就在发动攻击的前一天晚上,希特勒还曾通过无线电广播承诺,他没有任何计划攻击荷兰。德国人的飞机无情地空袭了鹿特丹,丢下大量的燃烧弹在海牙,纳粹军队横扫了赫本和她家人所在的阿纳姆小镇。

  仅仅五天,荷兰就投降了。而在这之后的五年,荷兰都被纳粹死死占领,赫本和她的家人也被迫开始了一段遥遥无期的煎熬岁月。

  虽然赫本母亲的家庭是荷兰贵族,但他们的银行账户、证券和珠宝全部被纳粹没收。荷兰全国的食品和燃料供应很快枯竭,到了1944年的冬天,德国人甚至切断了所有的进口食品,以此来惩罚荷兰民间对纳粹的抵抗。就是在这段艰辛的日子里,小赫本和她的家人只能靠吃郁金香球茎维持生命,他们还一度将野草加入面包中进行烘烤。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什么食物都没有,只能靠喝水度日。这使得赫本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贫血症和呼吸系统疾病。而此时,赫本的父亲也不幸在英国被捕,被软禁在马恩岛上。

  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孩子,小赫本逐渐学会用艺术、音乐、舞蹈来应对身体的饥饿,忘却对生活的恐惧。正是在这段时间,她爱上了芭蕾舞,为自己设计舞蹈、服装,和伙伴们一起组织为群众进行秘密表演。

 

  赫本儿时画作,表现了她梦想中的美好生活。

 

  赫本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画的《母亲与孩子》。

  她用自己热爱和熟悉的艺术形式

  把儿时难忘的记忆告诉了这个世界

  除了舞蹈,战争时期的小赫本还创作了这些灿烂明亮的画作,抒发她心中的情感与寄托。她的笔触童真纯净,画面温暖美好,丝毫看不出当时战争的阴影和生活的艰辛。这正是她善良质朴的本质的展现,也给当时残酷惨烈的世界带去了一丝温柔和宁静。

  小赫本对绘画的创作表达,从某种程度上和安妮·弗兰克有相似之处。赫本自己也曾经说道,“我和安妮是同龄人。我们10岁的时候战争爆发,15岁的时候战争结束。我第一次看到安妮的书,是一个朋友在荷兰家中的厨房里给我的。我翻开第一页开始读,它立刻就摧毁了我。”同样是怀着希望与梦想,赫本在二战中幸存,成就了日后的童话人生;而安妮却永远留在了她的文字里,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对于这两个聪颖年幼又着相似经历的女孩来说,她们心怀希望,并始终纯真善良,她们选择用自己热爱和熟悉的艺术形式,把儿时难忘的记忆告诉了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霖霖】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