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殿堂 > 正文

杨青云:一个借范曾出名的评论家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陈玉荣      2016-08-24

 

  青年美术评论家、作家诗人杨青云在外人看来,大小都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北京文化名人——“范曾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大中国书画院常务院长”。他做过企业文化的媒体主编,以及南方媒体称他为“新闻游侠”。从多年前写出《二月河评传》至今,十多年来已经先后出版了东莞长诗《新莞人》、深圳《宝安八景》和一家企业帮助出版的《杨青云书法与绘画论稿》,以及学术类专著《范曾论》《杨启刚论》《马新朝新论》等等。其中他写《骂不倒的范曾》被《中国广播网》发表之后引起中国书画圈大地震,以致以来它的震级点接连不断,似乎有越来越走红的迹象,如杨青云写的《范曾论系列》学术性评论:《范曾何以坐四望五》《范曾何以得大自在》,以及论家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美术家》杂志上的《范曾书画的精英文化与童心转换透视》。近日,随着《中国访谈网》《搜狐网》《人民艺术家》等刊登的《杨青云宣传范曾研究遭质疑说明什么》,又有多家媒体发表这个特殊性的“炮轰文章”:杨青云又一次成为研究范曾峰头浪尖上的新闻人物 ,包括《范曾研究会会长杨青云被邀请参加国际性范曾研究峰会在德国举办》,《杨青云:南阳走出的书画研究名人》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杨青云会长一手创建的“范曾研究会”团队精力打造的“范曾研究”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国际性书画界金子招牌,这都是缘于杨青云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范曾研究高峰论坛峰会”最大推动的结果,除了北京50多家媒体报道之外,还有中国台湾的《台湾新闻报》《台北日报》,日本《关西华文时报》《日本财经周刊》、美国《芝加哥论坛》《中国日报》《世界日报》《联合早报》《大英华文报》《法国新闻周刊》和香港《大公报》等海外媒体纷纷报道。如果你留意“2015范曾研究新年献辞”就会明白“范曾研究会”将保持“范曾研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带动一大批研究范曾、学习范曾的书画家,最后杨青云还画上了范曾,他还策划了范曾研究论坛峰会“百位名家画范曾”的活动,有力促进了中国书画业平稳健康的大发展,带动书画业大进步。

  杨青云是河南省邓州人,多年来的闯荡和钻研,成就了很深的书画研究造诣。杨青云现在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素有草根诗人、农民工评论家之称,著有《杨青云书法与绘画论稿》《孙中山长诗》《新莞人长诗》等作品,评论专著《二月河评传》《范曾论》《杨启刚论》《马新朝新论》等。

  乡村走出的草根艺术家

  杨青云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977年就开始从邓州来到广东打工的杨青云,怀揣当作家的梦想,凭着在家乡发表的一些作品,谋到了东莞一家电子厂做仓管的工作。当时的打工妹普遍有崇拜军人情结,厂里的几位打工妹也都选择嫁给军人。这件事震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一口气写了篇赞美军人的文章,被《东莞日报》二版头条刊登,后又被广州军区的《战士报》转载。后来,某武警消防部队一名女士官给他来了信,还寄一枚军功章。信中说,一次救火中,大火烧去她的眉毛和衣服,作为女性,她的美和尊严受到了损伤;但作为军人,她感到了尽了职责的光荣。

  这让杨青云萌发了参军的念头。于是,他冒昧写信给当时的中央军委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不久便收到回信。厂里一看信封落款是“中央军委办公厅”,大惊失色,没有人敢拆,都以为爱写东西的杨青云闯下了什么滔天大祸。信件最后由厂长亲自拆开看后才发现没有什么事。虽说是一封拒绝信,但却给杨青云极大的鼓舞。此事经人报料,被当时的《羊城工报》报道,随后又被《羊城晚报》采访。《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发现,杨青云已经写了很多维权纪实文章,经常帮助打工者,遂以《打工仔,你的名字不是弱者》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杨青云”这个名字就此为许多打工者所知晓。

  杨青云能在前些年成为珠江三角洲的新闻人物,还有他在诗歌方面的过人才华。他写的东莞长诗《新莞人》曾得到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一次东莞文化会议上的特批,东莞市相关部门就很快出版了杨青云的长诗《新莞人》。《东莞日报》在文化专版进行报道。从此,东莞把以杨青云一个长诗的书名“新莞人”叫响了南粤大地。换句话说,当时东莞媒体出现的“新莞人”就是以杨青云写东莞长诗的主人公刘久荣开始叫响的。

  对文化大腕的执着研究

  在杨青云的身上,不凡带有许多值得现在作为平民背景的年轻人学习的地方。2010年前后,杨青云不畏生活环境简陋,执着耕耘,终于写出了一本质量上乘的学术专著《二月河评传》,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称赞。

  杨青云搞范曾研究是缘于范曾的流水线作画被郭庆祥撰文不点名的提出批评。当时,北京的主流媒体都是一窝蜂地质疑范曾,杨青云随之写了《骂不倒的范曾》很快被《中国广播网》发表,一下子被多家媒体转载。杨青云从这篇文章中悟到商机:写名家范曾的文章被这么多媒体发表,何不好好写范曾作研究?

  杨青云在《范曾研究》杂志创刊辞开头说:一个国家软实力少不了书画版块的支撑。因为中国书画足以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随着范曾渐渐出名,他的人物国画连续在2013与2014当做国礼被送给国外政要,更加坚定了杨青云研究范曾的信心和决心。

  “范曾就是范曾,大师就是大师。只有通过学习范曾,评论范曾,画上范曾,然后消化吸收,才能内化到我的血液里,使我走得更稳健更远阔。”杨青云的文字中有着某种过深的烙印,而让人揣摩回旋的余地除了感动。

  多年来杨青云研究范曾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他是第一个全面系统、精密的论证了“范曾现象”,以及“范曾神话”全面、丰富,深刻的一种学说。到现在,他的《范曾论系列评论》已经写出50多篇。

  觉得自己是“专注于做学问”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杨青云对“书”着迷程度的学以致用让人深为感动。他为研究范曾单是在《范曾自述》一书中作的摘录笔记达到30多万字。如果你是一个细心人便会看到杨青云的工作室书架上百分之九十多的书都是与范曾有关,其中的范曾大著就占了138本。如近期范曾出版的《中国画法研究》,杨青云获悉后第一时间从淘宝网上买回来。

  杨青云常对他的团队会员说:我们的时间真的就是金钱,一定要规划好我们的事业,因为时间资源过去便不再拥有,必须用在最有效的地方在你想好一件事不要因为没人去做你就不敢做,要相信正因为没人能做,你才是第一个做到的人!我们在事业上的辛酸、坎坷是很正常的,最难受的还是别人的否定。但我现在已经练得“刀枪不入”了,你可以否定我,但我依旧会坚持我的选择,渐渐理清范曾研究的商业模式。要知道对搞好搞有市场引力的一个商业模式不但要懂得如何调配内部资源,更要如何整合外部资源,所以任何创业者都需要“圈子”,而的范曾研究也不能除外。

  杨青云甚至觉得自己是“专注于做学问”的人,他也会享受在做学问的艰辛与枯燥的人生底色。他有很多称得上感同身受的学术情结。“如果现在不搞范曾研究,我也可能会把二月河研究搞的再深入一些。我原来写二月河文字里面评论视角令人神往。我总想搞一个文化名人的学术研究的文化碰撞、交融,自由的这种深度交流,那时候我的自信心似乎是比现在还要执著努力的。单那样的学术背景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就突然中断了。不象我现在内心深处尤其认同范曾研究的市场比搞二月河研究大得多,唯愿舍命的才叫真正的学者或专家,不愿意为学术舍命的顶多可以叫把玩评论游戏罢了。我总是觉得搞范曾研究太有吸引力。也主要是我对范曾本人敬仰的认可原因吧。我对范曾研究的执迷,那种愿意去为这个研究牺牲的精神,是发自心底去做好这件大事情的。因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是不能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我坚信。”

  杨青云联想到近期网络上对他进行炮轰带有攻击性的文章《杨青云宣传范曾研究遭质疑说明什么》,这也是对如何挑战自己带来一种压力。“说到底我还是对范曾研究做的不太扎实。但范曾研究这个文化品牌在渐渐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其实我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坎。你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解决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尤其到了40岁之后,甚至就觉得也没有什么需要必须来证明自己。证明或者不证明,人生都是一个一个阶段在进行不断刷新。你还是在过每一个你必须要经历过的一个坎。你付出自己的努力,你收获自己的人生精彩。不需要同反对你的人较劲。”

  一天只睡五个小时的杨青云,好似永不停止转动的陀螺,一直在学习、进修,与此同时事业也蒸蒸日上。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不同的事情,带给他的启发是不一样的。杨青云几乎固执地认为:学习不光是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扩大阅历,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模式。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带动真正有品位的书画交流平台,把范曾研究做成世界性的书画文化品牌。所以,文化作为行业领先者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一定要不断地学习。

  现在的投入,更多是因为喜欢,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做好的事情,这样身处其中时,才不会感到疲惫。只要付出努力,不会做不出成绩的。当你真正做出成绩后,定会从自己的成就中获得更多对生活的激情……

  范曾研究: 直通无边无岸的宇宙

  杨青云告诉记者,早在打工期间,他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跟随北京的书画名家萧宽、张雷、袁海涌、尹和平等学习绘画、书法技术,“当时,老师教我说,绘画首先是要用眼睛发现生活,到生活中寻找灵感。”从那之后,我把每天看到的东西都画下来,一直坚持到现在。”随着经验的积累,杨青云绘画的荷画小斗方被深圳一朋友以5000元收藏。杨青云画范曾各个时期的图像总计要画99幅,计划配发在《范曾论》大著中出版。杨青云说:我论范曾,现在也画范曾,同时都把它结集在《范曾论》中出版,有文字,也有画的视觉,还有写范曾的诗歌。算是这一《范曾论》书稿的一大特色吧。一部分画范曾的人物画,看上去与范曾本人还是有神似的地方。杨青云画范曾,还特一召集了北京的艺术家画范曾,发起并组织了“百位名家画范曾”的活动。由杨青云策划召开了连续四届的范曾研究峰会。2015年11月23日至25日,杨青云将应邀去德国法兰克福燕京楼饭店举办“范曾研究峰会”与加拿大《华侨时报》、泰国《中华日报》、美国《芝加哥论坛》等联合召开世界范曾研究大会,杨青云会长将在大会上作范曾研究主题发言。用杨青云的话说:“我画范曾纯属于是凑热闹,好玩罢了。”

  现任北京《范曾研究》杂志总编的杨青云深信,通过写作,他会闹出更大的动静来。随之而来范曾研究的商机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看好杨青云《范曾论系列评》的出版价值,正在与他洽谈出版中、法两国文字的事宜。如果合作顺利,将由Sinocc Group Belgium(比利时希诺集团出版社)在法国出版发行,杨青云也将成为大陆首位出版法文评论集的评论家。杨青云作为学者型评论家的审美意识和批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他始终表现了范曾精神的“他山之石”不需要以攻的美玉。”“它伟然而在,自足无碍。但又那样巍峨,如直上云天的崄巇;它那样清澈,如横无际涯的沧海。它离你并不遥远,不只是身旁而在你身内。你身内有一颗皭然无滓的心灵,为其打开一扇门,直通无边无岸的宇宙……”

  通常对于大多数成功的男人来说,我们更愿意用执著的勇气来形容,但是杨青云对研究范曾的“执著”外延会被延伸诸多成功创业者的启示,他们身上一般都具备两种强烈的特质:好奇心与独立思考。杨青云便是如此,他曾经受到媒体质疑时说:“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我们需要鼓起勇气去做好做大做出影响力。而这些选择也许不符合常理,违背理性,甚至离经叛道得罪亲友。即便如此,我们可能还会一意孤行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做了最该做的事。就如我做范曾研究一样认为总有一天会得到上天的恩赐。”对于杨青云这样的人,即使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个大忽悠,敢于挑战“无中生有”。按杨青云的话说:“本来这个世界上没有范曾研究,可我现在研究了,注册了一个这样的文化品牌,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挑战过程。”这是一个成功者的豪言壮语。杨青云距我们那么近,他一双敏捷的眼都很经得起人们的挑剔。记者第一次在首届范曾研究峰会上亲眼见到他,随和亲近,没有那种一不小心流露出来的傲气和成功男人过于忙碌的冷淡。

  杨青云现在虽然成了北京的文化名人,说杨青云“吹棒”范曾也好,研究范曾也好,起码说是杨青云有先见之明,是他迎合了国家宣传范曾的大政方针。他这样的学术研究何况在12多亿的大中国只此一家。杨青云赶上这样如此大好的书画时代,他如果不在网络“爆红”才真的是不正常。可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既有专业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他令人敬佩的勇气表现在,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的学术研究,而且他成功地完成了“范曾神话”带来的种种诉求,但这个诉求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它基于深刻的书画理性。由此,我们看到中国书画的勇气与希望……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