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博览 > 正文

老物件见证城市历史变迁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18-11-08

  呼和浩特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老城区,浓缩了呼和浩特的传统文化。在玉泉区一些民间收藏家手中,有许多老物件,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记录了呼和浩特人曾经的生活。

  老地图见证城市变化

  这张老地图出品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伪时期,当时呼和浩特市的称谓为“厚和特别市”。如今,还是能从微微发黄的地图上看到玉泉区曾经的老街道,许多街道的名字现在仍然在使用。

 

  比如曾经的大南街、大召西夹道、石头巷、小西街、史家巷、通顺街、腻旦街等老街道。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住户名录

  这是一张绥远省公安局1954年发行的住户名录,上面写着住户的基本信息,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或者户口本。在住户名录中,其中一位是许旺正,山西崞县人,居住在当时呼和浩特寿阳巷一带,所从事的行业是陆运,也就是车夫。

 

  另一张住户名录也是1954年签写的,户主是李问喜,住在大召前串行店巷,是一名从事纸烟业的小贩,学历是高中。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直到今天,大召前街等这些地方仍然存在,但是老呼市人记忆中的大召前街,已经变成呼和浩特的旅游景点九久街了。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新年贺卡

  位于大召西面的塞上老街原名叫通顺街,下面这个老物件就来自通顺街。

 

  这张新年贺卡是民国三四十年代,通顺街上一家字号叫源庆祥的店所发行的。现在通信方式发达,已经很少有人送亲朋贺卡了,市面上也几乎找不到贺卡的踪影了。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老照片

  照相曾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这张老照片是在归化城小召前街的義羙照相馆拍摄的。照片中哥俩的身份已经无从考证,他们身穿长袍马褂,脚下踩着一双当年非常流行的“牛鼻鼻”鞋。

 

“牛鼻鼻鞋”是一种中间带合口的棉鞋,由于样子圆头圆脑,加上中间的合口酷似牛鼻子而得名。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流水账

人们通常习惯将潦潦草草书写的账本、文章称之为流水账,那么真正的流水账又是什么样呢?

 

  这本老账本是道光二十四年所使用的,距今有170多年历史。流水账在当年属于一种不纳入正帐的小记,记录的人通常会使用一些外人看不懂的暗语,比如数字会用“苏州码子”来表示,行外人很难看懂。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保证书

  解放前,想做买卖,或者跟人学徒,是要有保人做担保的,因为大家都不愿意与生人合作,必须有保人写一封保证书,也就是当年的“具保证”。立保的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元月,地点是在大召前街。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侵华战争的历史铁证

  在这张日本大阪朝日新闻报纸的号外中,记录了呼和浩特人一段伤感的记忆。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四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呼和浩特。号外虽然都是日文,但还是能看懂一些文字——“皇军绥远城”“占领”“归化城”“日章旗帆”等。意思是说日军的旗子在呼和浩特飘起来了。

 

  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日军侵占了呼和浩特八年时间。这张日本朝日新闻发布的号外是记录呼和浩特二战时期,曾被日军侵略最好的证明。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说到抗日战争,这张便是一九四六年“查封汉奸财产不动产登记证明单”。汉奸的名字叫康永祥,当时住在小东街,现在已经被大盛魁南区覆盖了。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估价单

 

  这是一张民国三十六年,由归绥旧城小东街三十三号同文印刷局留下来的“估价单”。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药店广告

  发小广告可谓历史悠久。这是一张归化城大南街路西京都达生堂药店的印刷广告。从名字来看,达生堂是一家京药庄。

 

  这是一份“参茸仙膠药酒”和“十全大补丸”的广告,上面介绍了这两种药的功效。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手抄百家姓

 

  过去的孩子们要上私塾,书还不是很普及。为了有书读,孩子们都是自己抄书。私塾一般最先教的都是百家姓,这本百家姓便是那个年代的人们,一笔一划抄写的小楷百家姓册子。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笔筒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这个圆筒你能猜到是做什么的吗?上面写着“茂成堂记”,其它是用来放文房四宝中的毛笔。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毕业证

  呼和浩特曾经的毕业证很有特点,毕业证正面是黄色的,使用了蒙汉双文。很多学校在一九五四年之后,将学校的公章改变成为圆章。比如这张一九五四年石头巷小学的毕业证,学生叫杨宝善,十二岁学习期满准予毕业。

 

  毕业证上还记录了学生的各门成绩,当年学校使用的是5分制。满分5分,能得4分已经很不错了。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另一张毕业证是小北街小学的,现在小北街小学已经不存在了。学校的章已经变成了圆章。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这名叫做刘福喜的学生还带着红领巾,当时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这张毕业证书背面同样有学生的成绩,学习成绩用5分制表示,而操行成绩则用甲乙丙丁来表示。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另一张一九五八年的毕业证也非常有特点,除了汉字还出现了俄文,这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市民业余学校颁发的。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结婚证

  下面这张证书也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结婚证。

 

  这张结婚证上还写着介绍人,举行结婚典礼的地点在长和廊。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茶叶盒

 

  这是一个玉泉区大十字街路西福兰斋顺记茶庄的茶叶盒,当年大十字街商铺的买卖非常红火。那个年代喝这种茶叶的人也很讲究,里面装的应该是花茶或是小叶茶。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福兰斋曾经出过很多样式的茶叶桶,这件只是其中之一。福兰斋除了茶叶,历史上还出售过糕点。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月饼模子

 

  呼和浩特人爱吃月饼,这是在呼和浩特玉泉区找到的一件老物件——月饼模子。模子上刻有月兔、月宫,周围还有八仙的元素,有祈求吉祥如意的寓意。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这些老物件均来自呼和浩特玉泉区的大街小巷。从这些老物件中,能看出人们当年的生活状态。留下这些老物件,也就是留下了呼和浩特的历史。新华网发(巨呼市 摄)

  原文链接: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8-11/08/c_1123677801_14.htm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