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博览 > 正文

曼谷皇宫往事钩沉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田小满      2016-07-28

 

  1782年拉玛一世将首都从吞武里迁到曼谷后开始修建大皇宫,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大皇宫东面新建的集拉达宫居住。现在,大皇宫主要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平时部分建筑对外开放,皇宫主建筑不对外,有卫兵把守。

 

  郑信肖像

  泰国皇宫背依湄南河,是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的王宫。拉玛一世在建立曼谷王朝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把首都从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迁移到东岸的曼谷,建造新宫,而这一切都从一个叫郑信的中国人开始。

  当上泰国国王的中国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拉玛一世正是夺取了郑信的胜利果实才荣登大宝的。郑信的父亲郑镛是广东潮州人,清雍正年间下南洋,郑镛到了暹罗(泰国旧称)谋生,并与当地女子通婚,生下了郑信。郑镛去世后,郑信被一位大臣收为养子,由此开始进入泰国的权贵阶层。郑信和却克里通銮(后来的拉玛一世)从小就是亲密的朋友,据说两人曾一起去一个算命先生那里看手相,算命先生告诉他们,他们两个都会成为国王,当时两人一笑置之。

  潮州人的性格是敢拼、精细,同时迷信得要命,郑信身上充分具备了这三种性格。拼搏和精细表现在创业期间,而最后以迷信身亡,仿佛印证了“性格决定命运”那句老话。在抗击缅甸入侵的战争中,他成了英雄,最终在1767年成为暹罗国王,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当皇帝的华人。

  郑信称王时,在潮州澄海的乡亲搭船去看望他。离别时,郑信赠送了十八缸礼物给乡亲,嘱咐他们不要中途揭封观看。航行途中,他们忍不住打开,看到缸口盛满咸菜,大失所望,又打开另外十六缸发现都是咸菜,盛怒之下,便把十七缸咸菜全丢入海。回到家乡后,乡亲都争相来看唯一剩下的咸菜缸,才发现咸菜下面是金银珠宝。这才明白郑信是怕乡人路上遇到海盗,便在缸口盖上咸菜以掩人耳目。其实这是大人物对待穷乡亲的一种共同心理,有善意也有捉弄,总要占据绝对的心理优势。

  郑信四十八岁时,忽发精神错乱,陷入迷信猜忌之中,最终导致宫廷政变,被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少年时的良友却克里通銮下令杀死。却克里通銮1782年登上王位,史称“拉玛一世”。

  “拉玛”的称呼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代表神化身在地上进行最理想统治的君王。有意思的是拉玛一世入贡清朝请求敕封,文书中坚称自己是郑信之子,拉玛二世及三世四世皆用郑姓。直到拉玛五世时代,看到当时的清朝已经风雨飘摇不能自保,才开始不再姓郑。不过虽然身为华人,郑信还是作为泰国的民族英雄受到大众的崇敬,他的英姿甚至被印到了今天泰国的钞票上。拉玛一世和他的后代并不否定历史,这真是很难得。

  作为佛教信徒,拉玛一世也许不能消除夺得王位后的负罪感,便决定迁都曼谷,将曼谷变成泰国历史上第四个国都。他为此把全国的工匠召集起来,仿照原都城的宫殿模式建造新宫。所需建材除了拆除吞武里炮台和大城城墙外,大部分都是郑信做国王时在中国采购来的。

  泰式白金汉宫

  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这群宫殿刺眼夺目,尤其几座佛塔直插云霄,仿佛要摆脱红尘诱惑而进入超凡入圣之境。漫步皇宫,大花园绿草盈盈,菩提婆娑,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令人豁然开朗,似有所悟。皇宫之内,二十二座建筑错落有致,阿玛林宫、节基宫、律实宫和玉佛寺四大建筑,从东向西,一律瓷砖屋脊,紫红色的琉璃瓦屋顶,均是佛塔式或大王冠式的古建筑。

  阿玛林宫和律实宫是拉玛一世主政时的皇宫,两宫对称。阿玛林宫采用泰国贴金雕漆,三角形殿顶,三层相叠,属于典型的泰国早期建筑风格,样貌平凡,不过由于是拉玛一世的皇宫,仍被视为神圣之地,如今国王加冕典礼和重大庆典还要在这里举行。

  节基宫属于后期建筑,它的主人是泰国最受尊崇的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现代泰国的缔造者。拉玛五世的父亲拉玛四世也是个锐意改革的国王,从小让儿子接受英国老师安娜的教育,拉玛四世就是好莱坞电影《国王与我》中的原型。节基宫的主体呈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而屋顶上的三座佛塔却具典型的泰国民族特色。“半泰半西”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被泰国的能工巧匠糅合成一体,竟然毫无拼凑之感。

  在拉玛五世执政的四十二年里,泰国发展为一个近现代化的国家,行政和经济运作极有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他带领臣民顶住了英法的强大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他是泰国第一个站在高处看世界的君王,曾在十年之内对欧洲强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访问,使得泰国的改革可以在他的掌控下顺利进行。从节基宫的造型就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凡的灵活性,这是一种政治智慧,给所有锐意改革者做了一个高明的示范。

  当一心向西方学习的拉玛五世准备建筑一座彰显欧洲新古典主义风范的宫殿时,他心目中的蓝图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白金汉宫。可是这种全盘西化的想法遭到了王公大臣们的阻挠,年轻气盛的君王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下令在殿顶加上了三个泰式的方形尖顶,保守派接受了国王的妥协。而当大臣们走进宫殿时,才知道它是欧洲王宫的翻版,那些法国路易时代的豪华陈设,以及描绘欧洲宫廷生活情景的镶框油画,都在表明主人的趣味已经完全西化了。作为一名改革者,斩钉截铁地勇气固然重要,但拉玛五世首先具备了妥协和折衷的智慧。

  画像上的拉玛五世头发微秃,脸色温和,一双清澈的眼睛流露着慈爱,看起来有点软绵绵的样子,人们很难把这一形象和一个改变泰国面貌的君王联系在一起。在执政的四十二年中,他废除了长达五百年的奴隶制度,建立起西方式的内阁政府,成立了国务会议体制,最重要的是大力倡办现代教育。强大起来的泰国已不用向衰落的大清帝国和到处称霸的西方列强俯首称臣了。

  玉佛难敌四面佛

  泰国是佛教国家,泰国民众普遍信佛,曼谷王朝的第四任国王拉玛四世就任王位之前曾出家二十七年,在全国各地游历。皇宫东北方向的玉佛寺,犹如麦加之于伊斯兰教徒,耶路撒冷之于基督教徒,是泰国佛教徒的朝圣地。

  玉佛寺是泰国曼谷王朝开国时的建筑,拉玛一世将玉佛寺视为国家守护的宗教圣地。与曼谷四百多座寺庙不同,玉佛寺并没有僧侣居住。寺内供奉的玉佛由一整块翠绿碧玉雕成,高约六十六厘米,宽约四十八厘米,由玻璃保护,上有华盖,基座很高。这尊玉佛仿佛是泰国国运的化身,是天佑泰国的象征,传说中充满了神奇色彩。当初拉玛一世还为玉佛制造了两件佛衣,后来拉玛三世又添置了一件,从此历代国王每年在热季、雨季、凉季要为玉佛更衣三次。

  在玉佛周围另有四尊金佛,主寺内壁画是释迦牟尼佛由诞生到涅槃的故事。供奉玉佛的主殿共有四十根四角形立柱,廊下有一百一十二尊鸟形人身的金像。最外围的围墙是白色的,内墙则绘有泰国版本《罗摩耶那》史诗与《拉玛坚》神话的场景。整个氛围营造得格外神秘,令进入者轻浮之心顿收,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释迦牟尼说法不立文字,全凭口传,并不允许为自己造像。但身后之事谁能管得了?在他逝世后的一两百年间,佛教弟子尚能遵守不造像的规矩,不过逐渐将释尊由“觉悟者”神化为神圣意义上的佛。于是当初很像是今天讲演厅加集体宿舍的精舍与石窟,逐渐发展成香烟缭绕的寺庙,塑佛像并加以顶礼膜拜也大行其道。其实这也是佛教发展所必需的,如果遵守佛陀的意愿,那佛教恐怕不是走向衰败就是接近失传了。

  目前佛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有融合也有对立,已经没有了统一标准。泰国人信奉的小乘佛教,即所谓南传佛教,只崇拜释迦牟尼一个佛,玉佛寺的玉佛就是泰国人心目中释迦牟尼佛的形象。

  凡是游历过泰国的人,大概心里总有一个强烈的落差。以泰国大众普遍信仰的佛教而论,皇宫玉佛寺的庄严气氛确实使人的心灵得到某种净化,而曼谷街头的四面佛却让我产生滑稽之感。泰国人似乎更相信四面佛的灵验法术,它不是在解脱人生苦难方面有所启示,而是保佑人在事业、财运、平安及婚姻家庭四个方面有所收获。

  现在的泰国人似乎很少再想来世的因果报应,他们更多关心的是今生的健康财富。这和释迦牟尼的教导还有什么关系呢?可是泰国人依然虔诚地把释迦牟尼佛和四面佛都放在心里,不能不让人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极其聪明和现实的民族。

【责任编辑:天亮】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