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博览 > 正文

与孔孟齐名的圣人你知道吗?

来源:北疆风韵 作者:王健      2016-05-18

  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的学术思想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远到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被曾国藩、蒋介石等历史名人推崇;他的弟子极众,出将入相者甚多,世称姚江学派,他的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他就是与孔孟齐名的中国最后一位圣人王阳明——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王阳明

  家为官宦,教育良好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名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浙江宁波余姚人,自号阳明子,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出身在一个富裕显赫、书香门第的家庭。其先祖王纲在明太祖年间官拜兵部郎中,其曾祖、祖父都非常有文采,著作等身。其父王华,字德辉,是明朝成化十七年的进士,历任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官职。据史料记载,12岁之前,王阳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在其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得到启蒙。父亲对王阳明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王阳明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能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由此可见王阳明才华横溢,更凸显其家庭教育严格且非常成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王阳明在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广泛吸收不同的思想资源,为王阳明成为一代宗师打下良好基础。

   王阳明著作《传习录》

  得罪权臣,险遭杀害

  弘治十二年,也就是王阳明28岁时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起初,他工作还算顺利,很快就升职为兵部主事。他在35岁(正德元年)时,参与了集体向皇帝进谏弹劾被称为“立皇帝”的大太监刘瑾,后因皇帝宠信刘瑾而失败。与王阳明一起进谏的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辞官回家,太监王岳、范亨在发配充军的途中被杀,徐智手臂被打断,其父亲因连坐被调到南京任吏部尚书,王阳明则被“廷杖四十,谪为贵州龙场驿丞。” 王阳明先到杭州,刘瑾派人跟踪,王阳明担心遭遇暗害,跳进钱塘江才以逃脱,然后搭乘商船到了舟山,船遇大风,一夜飘到福建。夜里他扣打一寺的山门,寺内和尚故意不开门。王阳明只得来到一个野庙,就睡在香案之下,此处正是老虎之窝。半夜老虎回来,竟然不敢入窝。天亮以后,那伙尚以为王阳明必为老虎所害,他好收捡行囊,见王阳明仍在熟睡中,大吃一惊,于是邀请王阳明入寺。王阳明辗转回到杭州,直到三十七岁,才到贵州龙场任职。那时,刘瑾仍然想算计王阳明,王阳明为自己做了一个石棺材,对自己说:“吾惟俟命而已。”

  由此可见,王阳明为官正直,同时又机警、豁达。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评价说:“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章太炎也评价王阳明“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讨伐叛逆,屡建军功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15岁时,王阳明就独自考察居庸关的山川地理、道路交通,并试图给皇帝进言献策,甚至狂言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刘瑾垮台以后,王阳明得到重用,先后被任命南赣、汀漳等地的巡抚。他做了两件大事,完成了自己少年时代带兵建功的梦想,一是清剿、招安了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乱民,二是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清剿乱民时,“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天神。”在平定朱宸濠时,王阳明“以计扰之”,数十日集结八万人,“凡三十五日而贼平”。这两件大事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明史》“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潜心悟道,知行合一

  王阳明很小就树立了成为圣贤的理想。王阳明祖孙二人路过金山寺时,其祖父与人喝酒赋诗,诗未成,十一岁的王阳明便吟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小小年纪,就知道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当时人都是啧啧称奇。王阳明曾问他的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王阳明考取功名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他看到其他跟自己一样的落第学子为没有考取功名痛哭不已的时候,他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而动心为耻。”

  王阳明最失意的时候——被贬为龙场驿丞,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度的物质匮乏、上级官员的凌辱,王阳明几乎到了生命的绝境,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实现了思想生命的更生,因为此时,他真切的体悟到了“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俱足”,基于这样的感悟,他建构了以“本心”为核心理念的心学哲学体系,创立了“知行合一”这一新学说。

  王阳明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学到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论述,付诸实践去“格竹子”;与道教结缘,又付诸实践于养生修炼;被贬荒蛮之地,又开始“龙场悟道”,并开始讲学;被朝廷重用时,又将“知行合一”思想运用到政务管理上。终于,经过十九年的思考与实践,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顿悟了:天理即是人欲。

    弟子众多,享誉内外

  王阳明一生建立了很多功勋,然而他却是一个视荣华富贵如无物的人,他下马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上马可征战沙场,建立不世之功。在名满天下之后,他四处讲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征服了无数人,其创立的心学称为明朝中晚期的显学,徐阶,张居正,黄宗羲等人无不受其影响,其学说远传日本,朝鲜,甚至影响了明治维新时期西乡隆盛、広瀬武夫等人。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的一句“一生伏首拜阳明”更是道出了阳明学的神奇。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称王阳明 “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王阳明不愧能与孔子、孟子齐名。

【责任编辑:云松】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