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奇闻趣事 > 正文

秋季六节气的气象学知识

来源:新华网 作者:尧日      2019-01-14

  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之后还有处暑。但是都立秋了,怎么还有暑?这是因为立秋是天文节气而不是气象节气。

  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天文学的概念,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内容丰富,26个字精练地涵盖了天文、气象、物候、农业等许多方面。其中的主线是温度,所以“寒”和“暑”各设有大小两个节气。春秋季节的节气名里虽没有直接显示温度,但从春季中的谷雨,到夏季的小满、芒种,即从农作物生长到成熟角度;秋季中,白露、寒露、霜降,即从水汽凝结状态角度也都分别间接表示出了温度变化。

  秋季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大的季节。从立秋到霜降,气候从热到寒,从湿到燥,几乎跨了夏、秋、冬三个季节,体现了气象的变化。

  秋,是收获的季节。立秋节气中秋风初起,气温开始降低,但降得很少。黄河中下游地区节气平均气温26.0℃,仍是盛夏阶段。实际上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立秋节气仍在过夏天,即实际上“立秋”而秋仍未立。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按天文方法划分出来的四季等长,但是气象学中的四季却是冬夏长而春秋短,因此立春和立秋便只能分别落在冬季和夏季的尾部。黄河中下游地区真正进入气象学中秋季的时间是9月上旬,白露节气。

  处暑中的处,是终止、隐退的意思,表示炎热的暑天要结束了。处暑一过,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气温开始由炎热向寒冷过渡。从处暑节气开始,我国北方北风频率明显增加,节气平均气温从立秋的26.0℃降至处暑的23.4℃。此外,北风不仅降温,而且降湿。

  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它的到来,表示天气逐渐转凉,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日已过,凉爽的秋天就要来了。“白露”,意思是天气转凉,清晨时分能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很多露珠呈白色,“白露”也因此得名。节气到了白露,黄河中下游地区节气平均气温降至20.1℃,已经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实际上,处暑节气开始,夜间最低气温降得比白天最高气温快许多,因而昼尚热而夜凉。白天高温时蒸发出的丰富水汽,下半夜常常在植物叶子和地物上凝结成露。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从白露节气开始,基本就进入了秋季降温最急的时段。

  秋分这一天昼夜等长,冷热适中。秋分节气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17.5℃,正是不冷不热的仲秋天气。另外,秋分还有平分天文秋季(立秋到立冬两交节日的中点)的意思。

  寒露,阴历九月,天气比白露节气更冷了,露将要被凝霜代替了。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节气平均气温是14.8℃。寒露节气已经进入晚秋。此外,寒露节气末期,清晨最低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北方冷空气不仅降温而且降湿,相对湿度从立秋的81%左右降到寒露的66%上下。

  霜降节气气温迅速降低,黄河中下游地区节气平均气温只有11.4℃,清晨常低至零下,植物叶子上的水汽凝结物已不再是露而是霜了。不过,“霜降”的“降”,应理解为“降临”而非“降落”。同样“霜杀百草”的原因,也并非“白霜(水汽凝结物)”本身,而是与白霜同时出现的零下低温,使植物细胞中水分结冰。霜降节气的后段,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

  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9-01/14/c_137741783.htm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