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杨晓玲:用“五心”帮助患儿减轻病痛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作者:梁婧姝      2019-07-30
      “孩子们健康的笑容,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五一小长假刚过,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听新生儿科护士长杨晓玲讲述从业18年来的心路历程。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五四青年奖章”、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全区技术能手”和“市级优秀护士”、“院级优秀护士”、“院级A级护士长”、“最佳口碑护士”……18年来,杨晓玲以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慈母心扎根儿科一线护理岗位,一路走来,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002年,杨晓玲以优异成绩考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入儿科病房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她曾护理过一个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因为杨晓玲是新来的,小女孩的家人不愿让她扎针,这件事成为了她刻苦钻研的强大动力,为了亲身体验扎针的感受,摸索怎样减少疼痛,怎样一针就能扎准,她生病时刻意自己给自己扎针。后来患者和家属都知道医院有一个护士扎针技术特别好,都愿意找她扎针,久而久之,在患者和同事中“杨一针”的称号也就流传开来。


  作为一名护士,过硬的基本功是必须的,而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耐心和爱心是必备的素养。说起白血病患儿小松至今是杨晓玲心头的痛。小松住院后需要经常化疗,为了避免感染,杨晓玲每天都会给他进行细致护理,还经常陪他做游戏,给他讲故事、买玩具。杨晓玲说:“过年过节的时候,其他的孩子输完液回家过年了,患白血病的孩子却不可以,这份爱的缺失,我们应该补偿,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她就像照顾小弟弟一样照顾小松,但不幸的是病魔最终夺走了孩子年幼的生命。当同事告诉杨晓玲,小松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杨妈妈,快救救我……”时,她在心痛的同时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此以后,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可以让住院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2013年7月,杨晓玲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新生儿科担任护士长。一名怀孕27周的妇女因为胎膜早破被送到医院,因不能继续妊娠,胎儿仅27周就出世了,宝宝出生后的体重仅有800g,出现重度窒息缺氧,全身发紫,哭声微弱。杨晓玲和她的护理团队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将患儿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在50多天的救治和护理过程中,她和护士们一起日夜守护着早产儿,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攻克重重难关,这个小生命奇迹般活了下来。


  杨晓玲带领的团队还成功护理孕26周出生体重600g早产儿,成为内蒙古目前最小早产儿成功抢救的范例,在全国也尚属罕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有一次,一位早产儿宝宝过1岁生日,孩子的妈妈邀请杨晓玲也去参加。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感激地对杨晓玲说:“我虽然生了他,但你才是真正给他生命的人……”对此,杨晓玲憨笑道:“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


  为了救治更多的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杨晓玲孜孜不倦、刻苦努力学习各种新业务、新技术。她参与开展的早产儿PICC置管、脐静脉护理、有创血压监测、换血、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技术目前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从而引领着内蒙古地区新生儿护理专业的学科发展。一项项成果无不倾注着杨晓玲对儿科护理事业的热爱。2015年,她主持院级课题一项、发表论文5篇。2016年,她又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科主任张春丽带领下创建了西部地区第一家母乳库和早产儿诊疗中心。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比起其它科室更忙、更琐碎,风险高而且压力大,多年来,杨晓玲把全部精力和关爱投注到患儿身上,却缺失了对家人的陪伴和照顾。父母生病了,她不能在病床前照顾,女儿今年9岁了,上下学她从没接送过一次。一次深夜女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心肌炎,需要输液治疗,可偏偏这时科里打电话说有危重患儿需要抢救,看着女儿煞白的小脸儿,杨晓玲心里难过极了,但她还是匆匆将孩子托付给爱人和儿科的同事,立即赶到病房,一头扑在抢救的忙碌之中,等到患儿病情安稳时早已天明……


  对于家人杨晓玲心存愧疚,但她觉得病房的孩子更需要她。每当看到住院的小宝宝康复出院,或是在路上无意间遇到曾经救治过的孩子正健康快乐成长,她内心的喜悦便无以言表,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总是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孩子们减轻痛苦,为他们支撑起生命的翅膀,是自己的职业使命。大爱无疆,杨晓玲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慈母心”去面对身患疾病的孩子们,用无私的爱与精湛的技术谱写着白衣天使无悔的青春。(梁婧姝)




【责任编辑:長樂】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