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二月河,恨水东逝归大海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苏墨      2018-12-25

 

  1999年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历史剧《雍正王朝》,一时间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16.7%,包揽了该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大奖,成为党政机关推荐收看的电视剧。即便是在穿越和宫斗成为宫廷剧主流的今天,《雍正王朝》依然可以代表历史剧的最高水平。这部电视剧正是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自此二月河的名字走入了大众视野。两年后改编自《康熙大帝》的历史剧《康熙帝国》再次热映,二月河的名号更响亮了。

  据统计,截至今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累计销售过千万册。台湾、香港等地已出版了帝王系列的中文繁体字版,许多海外华人,也都知道二月河。

  2018年12月15日,二月河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倏忽间,我们发现,如何定位二月河及其作品的文学意义、社会意义,似乎还没有答案,功过是非都将如黄河水一样,东流入海。

  从凌解放到二月河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生于山西昔阳县。父亲凌尔文是县武委会主任,母亲马翠兰是妇联会主席,他们怀着早日解放的愿望,给大儿子起了这个名字,谐音“临解放”。儿时的他,随父母辗转在河南的陕州、栾川、洛阳、邓州等地。我军解放南阳后,二月河的父母留任,一家人定居南阳。二月河33岁从部队转业后,也一直在南阳工作,即便是成名成家之后,也长年在南阳创作。2013年,二月河荣膺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应该是著名的山西籍河南作家。

  为啥起二月河这个笔名呢?其实是个字谜,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因为自幼对黄河印象很深,黄河到二月凌开,浮冰如万马奔腾,非常壮观,凌开不就是解放吗?所以,《康熙大帝》第一部定稿时,他便以此名寄托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他甚至打算死后让人把自己扔到黄河里去。

  在《康熙大帝》出版前,二月河的人生怎么看都不那么成功,甚至有点灰头土脸。

  二月河没有上过大学,只是个高中生,而且小学留一级、初中留一级、高中留一级,直到21岁才高中毕业去当兵,对,是个大龄兵。军营里度过的11年岁月,连他自己都说,“当时好像就在锅的锅底。”挖煤、开山洞只是体力上的苦,更苦的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30多岁看到身边的同事已是正团,而自己还只是个副连,只好选择转业地方。可是,当普通公务员,每天端茶倒水的生活,更让他“迷茫”。

  迷途之中,他乘上了红学的方舟。1980年,他给红学专家冯其庸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了他的发轫之作《史湘云是“禄蠹”吗?》,这篇文章在此前投到《红楼梦学刊》后石沉大海。他在信中写道:“‘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如果冯老看过后认为我不是这方面的料,就请回信,我再也不搞这方面的研究了。”冯其庸不仅推荐刊发了二月河的文章,还从中看到了其文学才气,建议他从事文学创作。

  1982年,凌解放去上海参加全国第三次《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会上,有学者在感叹,康熙这么文治武功的帝王,却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来写他。他激动地站起说:“我来写!”

  三年后,已经40岁的凌解放完成了17万字的《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冯其庸看过之后对他说,你什么都不要搞了,专心完成它,这是你未来的路。

  从此凌解放成为了二月河。

  “清宫宇宙”的缔造者

  新闻是客观的,但记者想破例说,自己是二月河笔下“十三爷”的超级粉丝,粉了快20年了。我身边有粉“四爷”的、有粉“八爷”的、有粉“十四爷”的 ,在这个话语体系下,“四爷”代表高冷系男神、“八爷”是风流倜傥,“十三爷”侠肝义胆,“十四爷”天真直率。贡献这个华语体系的,便是二月河和他的《雍正皇帝》。

  “同人衍生”作品蜂拥而至,近20年过去,网络文学大浪淘沙后,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由《雍正皇帝》发轫的作品,如《步步惊心》《梦回大清》《瑶华》。可以说二月河变相地触发了“清穿”这种类型文学的开关。二月河在小说中原创的“九龙夺嫡”母题,不断被重组、变异、颠覆,母题如DNA片段一般传承衍生。于正曾在《宫》中试图打破这样的固有思维,很可惜,他失败了,至少没人认同他的人设。

  当然,二月河也把雍正从默默无闻的境地拉升成网络红人。不说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连两岸故宫的文创产品也盯上了他,“朕知道了”贴纸、“感觉自己萌萌哒”动图、“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扇子……

  而让雍正走入大众视野的,第一功臣非二月河莫属。

  为什么二月河的雍正如此深入人心呢?

  与传统雍正狠辣阴险的形象不同,二月河赋予雍正“改革者”的标签。他勤政廉洁、体恤民情,他身上有对父亲的敬仰之情,有对兄弟的棠棣之情,有对儿子的舐犊之情……他冷面热心、不畏困难。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为皇帝的难处和为人的难处。

  与此同时,书中每个人物都十分立体,鲜活生动。即便是匆匆一闪的人物如任伯安、刘八女、苏舜卿都让人过目不忘。他们说的话、做的事符合各自的性格和人生经历,这也是他能创造出如此庞大的人设母题的原因。所以有人说,二月河创造了“清宫宇宙”。

  很多人把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当成历史来读,诚然,这是不妥当的,但是,二月河却让他笔下的人物活得像那个时代的人,说那个时代的话、做那个时代的事,这种真实是下了苦功的。

  千秋功过任评说吧

  也许是因为2018年故去太多的文化名人了,人心有些疲了,二月河的离去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波澜。我们也很难定位二月河。说他是文坛泰斗,似乎有点过;说他是畅销书作家,又似乎有点轻薄。但谈到华语历史小说创作,能和二月河并论的,也只有高阳、唐浩明、熊召政几位。

  很多人说,与其说二月河的作品成功,不如说《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这两部改编作品成功。然而,二月河并不这么认为。我也认为他的小说写得非常不错。可惜,二月河一直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认可,据说,当年《雍正皇帝》只差一票。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二月河过于美化帝王形象了,有为封建帝王树碑立传的嫌疑。我认为没必要那么狭隘,历史无语,各自解读而已。

  然而,我还是有些疑问,如为什么《康熙大帝》最后一卷《祸起萧墙》和《雍正皇帝》第一卷《九龙夺嫡》一样的故事要写两遍,而且还出入颇多;为什么要大量的模仿甚至抄袭《红楼梦》,为什么越往后写神鬼色彩越浓重……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分明是作者有意为之。这些疑问怕是不会再有答案了。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25/2994727.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