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盲人作家刘丽波的《岱根塔拉的芦花开了》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李悦      2018-12-14

  最近,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岱根塔拉的芦花开了》,作者刘丽波是内蒙古的第一位盲人作家,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刘丽波大学毕业患了眼疾,手术失败后失明。失明前她就喜欢给别人讲故事,失明后她开始写故事。面对着黑暗,记忆牵出往事,再用文字表达出来。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表达的欲望,表达的内容总是和回忆有关,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生活在回忆当中。沈从文先生曾经说他不会写什么小说,只会写些回忆。

  刘丽波的回忆真实、自然,如山间的溪流在顺着山势奔涌向前。没有多余的说教,并不设置主题去感化别人,也不埋伏高深的隐喻,还不想承载沉重的历史使命,她只是在陈述难以忘怀的往事,在她娓娓道来中,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珍贵细节,体验到文化在民间的生动历程,领悟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刘丽波深知她表达的工具是语言,由于她生活在黑暗中,她竭力想洞穿黑暗,寻求着言词的一种可爱的透明性,能够简洁、明快地体现她的意图,能够迅捷地被读者所了解,例如这本书中的第一篇《羊倌朋友》,《羊倌朋友》的第一段:“父亲有位羊倌朋友,父亲叫他盆扣,我们叫他大爷。大爷是父亲在凉城县三苏木公社当教师时结识的。他是井沟生产队的羊倌,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能上学,但大爷的记性非常好,只要他看过的戏、听过的书,那情节故事他都能复述出来,他的文艺细胞也多,二人台唱得好,秧歌扭得好,正月里来,他就是村里秧歌队的队长……”这一段写的朴实、自然、简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拐弯抹角的渲染,羊倌大爷这个人物就鲜活地凸显在读者面前。书中几乎每一篇的语言都是如此,这就是形成了语言风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有了语言风格的作家,才真正走进了文学艺术的殿堂。

  沈从文写的回忆能够打动许多读者,是因为它们能与作者的情感相通,这种相通只能是人的存在状况,所以米兰.昆德拉说:“文学是对存在的勘测”。

  刘丽波的这本书写了她想写的回忆,今后她应该写勘测人的存在的作品,或纪实,或虚构都行,但要贴近文学的宗旨。失明更容易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晚年的博尔赫斯就双目失明了,他面对内心去探测所有人的内心,让更多的人在被他作品感动的同时,想到自己。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12/2986371.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