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李淑章      2018-12-14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写西湖的一首诗。苏轼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是宋代大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人们经常说的“三苏”,就是指他们父子三人。苏轼一生经历很复杂,当过官,进过监狱;有时,刚刚升了官,不久又被贬了职。苏轼做过好几种官,比如他做过翰林学士,做过杭州的地方官,还做过礼部尚书。后又贬到现在海南的儋(dān)州,历尽折磨与痛苦。他无论到了哪里,都为老百姓办好事,所以,他所去过的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建筑。他学识渊博,诗词文章都写得非常出色,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有的人们评价说:在宋代的官员与文人里,无论说品德还是说学问,苏轼是最杰出的,简直无人能比。

  有关苏轼的故事很多,这里只讲三个听听。

  先讲第一个故事:

  苏轼从小就受到父亲苏洵的良好教育。所以,不到10岁,就博览群书,学到了不少知识。于是,自以为了不起了。一次过年,骄傲的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对联贴出去不久,就有一位老者拿着一本书进来,说是登门拜访苏轼,向他求教的。苏轼一看,傻眼了,因为这本书他从未见过;而且书上的许多字,他也不认识。你苏轼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吗?这下他醒悟了,原来老者是用这种办法来教育自己的。苏轼赶紧向老者认错,并且在原来的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再讲第二个故事: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头一次官不大,第二次成了知州;杭州大大小小的事儿,主要是他说了算。原来杭州的西湖杂草丛生,湖水将要枯竭。苏轼发动了20多万人,终于把杂草打捞干净,并用挖出的草和淤泥筑起了一条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给它起名为“苏堤”。

  最后讲第三个故事:

  苏轼曾被贬到海南儋(dān)州。当时的海南是荒蛮之地,潮湿不说,他住的小屋里是老鼠、壁虎、蟑螂兴风作浪的地方。他多次得病,几乎死去。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苏轼也表现得很乐观。他仍然关心老百姓疾苦。比如,当时海南的黎族非常迷信,他们得了病不去看医生,而是相信驱鬼驱邪那一套;他们的牛也不是用来种地,而是杀掉后用来祭奠神鬼的。苏轼几乎是挨门挨户地劝告他们不要这样,他硬是用道理、用事实,使黎族相信了他。后来黎族人民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们懂得了医疗知识,牛也不再杀了祭神祭鬼,而是用来耕地了。现在说起苏轼来,海南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伸大拇指的。你知道吗?海南的儋州有个“东坡书院”,有机会你去看看。

  故事讲完了,现在就来欣赏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首先,解释一些词语:

  1.饮湖上,指在西湖的船上饮酒。2.初晴后雨,指苏轼等在湖上饮酒,开始时还是晴天,过了一会儿就下起雨来。3.潋滟,是说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4.方好,即正好,显得最漂亮。5.空濛,指细雨迷蒙的样子。6欲,即应该或需要,不能讲成想要。“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是,应该把西湖比作西施。7.西子,指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西施。8.淡妆浓抹,其中淡妆,形容素妆,不怎么打扮;浓抹,指精心修饰打扮。9.总相宜,这里的“总”当“都”讲;宜,当“适合”讲;相,指西施。

  其次,使用白话翻译这首诗:

  晴天里,

  西湖水波荡漾,

  在阳光的照耀下,

  格外鲜艳,

  美丽极了;

  而下雨时,

  群山笼罩在轻纱般的细雨之中,

  朦朦胧胧,

  这景色也是非常奇特的。

  (我们)应当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啊,

  因为那西施,

  不管是淡妆,

  也不管是浓妆,

  都是适合她的。

  也就像不管是雨天,

  还是晴天,

  对西湖来说,

  都是非常适合的。

  最后,我们来欣赏诗人所写的美景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苏轼与他的朋友在西湖上划船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一会天阴了,而且下起雨来。我们知道,杭州的雨不像北方,一般情况下,下的是蒙蒙细雨,出现在你眼前的好像是一层薄纱。他们共同享受了西湖上晴天和雨天两种虽然不同但各有特色的风光:晴天的西湖,展示出它那艳丽无比的风采;而雨天的西湖,又显出它那飘缈朦胧的奇观。总之,在苏轼眼里,西湖打扮也美,不打扮也美。于是,突然之间,西湖顿时变成了一位绝色美女。这美女不是他人,而是人人都知道的我国春秋时代的绝代佳人西施。因为,只有西施才是天生丽质,才可以像西湖那样,淡雅也美,浓艳也美。

  请注意:这首诗里,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平声字)。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对应的是“浓抹”,而“山色空濛雨亦奇”对应的则是“淡妆”。因为晴天太阳的光辉照在绿波荡漾的湖上,那是艳丽的,而下雨时整个西湖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那是淡雅的。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的浓浓之情。请想想,苏轼的这首诗,为西湖吸引来多少中外游客啊!

  请看一副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你知道这副对联在哪里吗?它与苏轼的诗有关系吗?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12/2986355.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