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大襟袄缅裆裤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杜洪涛      2018-12-04

  前几日,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吃饭,聊天中大家从《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说起,又谈到了当时人们穿的大襟袄和缅裆裤。这时候老罗说:“三哥哥,你写上一篇缅裆裤的文章哇?算是给现在的娃娃们普及一下那个年代的服饰打扮。”

  其实,对于缅裆裤和大襟袄我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儿时的记忆中,左右邻居的一些老爷爷和老奶奶们都是穿的这种看似根本不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我没有穿过缅裆裤和大襟袄,起码是从我有记忆的开始起,也没有见过父母亲他们穿过这种服饰,倒是我爷爷和大爹、大姑他们都是穿着这种缅裆裤和大襟袄。但这并不能代表我对缅裆裤和大襟袄就一点儿也不知道,更不能说我就对这些服饰没有一点儿好感,因为它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服饰审美的记忆和烙印。

  小时候在姥姥家的时候,几乎村子里的人都是穿着这种缅裆裤和大襟袄,走起路来圪蜷圪蜷的,给人感觉裤裆里好像藏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我在史料上查阅得知,从清代到民国,以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大襟袄、缅裆裤,是我们家乡以及全国好多地方农村最常见的装束,曾数百年引领服装潮流。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大襟袄与缅裆裤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小时候人们穿着各色大襟袄和臃肿的缅裆裤过新年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老绥远韩氏在一篇文章中说:“大襟袄,顾名思义,两侧的衣襟一大一小,是不对称的。男人左开襟,女人右开襟。穿它时,大襟覆盖小襟,并一直延长到小襟一侧的腋窝下边系扣。扣子也不是现在我们衣服上的那种纽扣,而是自己制作的盘扣。扣门有九扣的、有七扣的,最常见的是五扣的。扣门的个数绝对不能缝成双数,那叫“四六不成人”。意思是如果扣门是四个或六个这样的双数,那这人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虽然说起来有些荒诞和毫无根据,但已约定俗成,无人敢不遵循。其中之奥秘我至今揣摩不透。

  严格意义上说,大襟袄这种装束,更注重的是实用效果。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不具备现在里三层外三层的御寒条件。一件光板棉袄大人穿过改改给孩子穿,甚至男人穿过改改给女人穿。冬天能有棉衣棉裤穿,那已是很幸运的事了,至于布料、颜色、款式、做工,就更没那么多讲究了。

  冬天寒风凛冽,冷风会直接冲击胸口。人不仅容易受寒,更容易得病,大襟袄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宽阔的大襟,正好把整个胸腹部包裹起来。再大、再冷的风也不能直接侵蚀人的身体了。这种着装看似人们的无奈之举,但仔细想来,却是先辈们为适应大自然环境,聪明才智淋漓尽致的发挥。

  缅裆裤,又称勉裆裤、棉裆裤,是一种裤管很宽、裆裤很大、裤腰很高、下扎绑腿带、上系裤腰带的裤子,有单裤和棉裤之分,人们常说的“缅裆裤”一般是指棉裤。电影《红高粱》中出嫁坐轿的九儿和那些光着膀子、抬着轿子的男人们,下身穿的就是缅裆裤。与大襟袄一样,缅裆裤的面料和色彩非常单一,多是黑色或藏青色的扎染土布和棉布;裤前是没有开门、男女不分。

  听一些长者说:缝制缅裆裤不用量体裁衣,只要大致估算一下腿长就行了,腰围臀围皆不用考虑。缝制缅裆裤的工艺流程是:先用粉块在粗布上画出裤子的轮廓,然后用针线把剪下来的四张裤片缝在一起,主体就算完成了。然后再在腰部接上四五寸宽的白布作为裤腰,一方面是便于系裤腰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腰部保暖。穿着时,把腰部多余的部分向中间折过来,用腰带扎紧。再用布条将腿部扎紧,防止风从裤管里灌进来。这样,再冷的天、再大的风都难以直接侵袭身体了。

  裤腰肥大是缅裆裤的传统风格。那么缅裆裤的裤腰到底能肥大到什么程度呢?听说裤腰可长及胳肢窝;至于裤腰有多肥?老绥远韩氏在文中讲了一个故事差点儿把我失笑死了。“那时的社员们都是集体出工,一群人在一起干活时就免不了闲聊、开玩笑。一天,一个社员犯了众怒,几个社员悄悄地嘀咕了几句,突然间一起动手把他摁倒在地上。解开他的腰带、扯开他的裤腰、拧住胳膊让他上身前屈,强行把他的脑袋摁进裤裆,用腰带穿过腿弯,再把裤腰紧紧地缯住,然后任由着这人挣扎叫喊,大家则是站在一旁拍手大笑。”试想,要是裤裆小了能摁得进去吗?

  别看缅裆裤“方便”时不方便,也穿不出形体美来。不过那可是传统“国服”,已被咱们的老祖宗们穿了数百年了。听说新版《红高粱》一火,缅裆裤也跟着火了,“九儿”同款网上卖到了上千元。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先再一次引领了时尚。

  家里那个传女子给我买了两条改良后的缅裆裤,单位的猴娃娃们说:“三大爷真时尚了。”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04/2980707.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