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缺月疏桐 文质并茂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邓勤      2018-11-29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中的一小段,他用简洁朴实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之爱写得如此细腻生动,宛如一幅人物速写,至今读来都让人感动。

  最近选编的《朱自清散文精选》分为背影、荷塘月色、论、旅行杂记、杂记其他5个主题,收录了《背影》《论无话可说》《荷塘月色》等50篇代表性散文,主题包括身边的人物、风景、杂文议论以及旅行时的所见所感。朱自清先生笔法往往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情与景仿佛从一开始就是一体的。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其情清雅逸致,其景空灵清澈,带给人非常深刻的阅读感受。

  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朱自清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因此,联系时代背景我们才会发现,朱自清在文章中的情绪是有来由的,他也是关注现实的,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朱自清参加过“五四运动”,面对“四一二”事变之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却无能为力,他对此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极为抑郁的。于是他在《荷塘月色》中谈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正如叶圣陶在评价《背影》时所言,“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129/2978049.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