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一思一问中探求生命本真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18-10-26

 

  作者:张炜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炜的《他们为何而来》一书,书写一个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关切与思考,展示他心灵的坚守与追求。

  本书是张炜近两年写作历程中思索和情绪的反映,分为“松浦居随笔”“半岛渔村手记”“他们为何而来”及“自然、自我与创造”四辑。书中,张炜以故乡为原点,既诗意盎然描摹家乡风物,热情讴歌家乡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又在勤奋的写作之余,摊开“历史”这本大书,循着古中今外一些文学家、思想家的心路历程,从中感受先贤的睿智,并汲取他们博大的心灵滋养。而这,正承袭了张炜的一贯风格,继续以思想者的力量影响读者。

  张炜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因为他身处自然之地,追寻着乡村的月光,海边的白云,在鸟声村语、晴耕雨读中感受乡野田园纯朴而恬静的心灵。这是对大自然与劳动本身的敬畏与热爱,是对寂静中有无边喧哗的感悟,是对无声诉说却无处不在的历史文化的沉思。读书中的《水边蘑菇》《黑驴岛的鸟》《西洋小镇》《天尽头的风》等篇章,回归山野的兴奋与愉悦,犹如牵引人的绳索,把人带入了一个淳朴自然的世界。

  张炜对家乡风情的描写是令人惊叹的。胶东半岛的海风,忽隐忽现的江舟渔火,高大挺拔的树林,独具风味的鱼拓画,一帧帧灵动脱俗的画幅,总抑不住他喷薄的诗情。徜徉于此,张炜的笔变得欢快起来,遣词造句也多了几分绚丽。他一面细致勾勒着家乡的醉美轮廓,恨不得把关乎故园的所有物事,都统统装进他的脑海,铺陈在他的叙述里;但另一方面,对于故乡一些业已逝去的美好,比如,记忆中广阔无边的森林,他又大胆直白地表达了对家乡环境治理上的忧虑,并进而殷切表达了“既要树木,更要树人”的济世情怀。

  书中用一个章节的内容,记录了作者的所思所想。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从别林斯基短促而热烈的生命,到对真理和艺术奋不顾身的坚守;从鲁迅的忧愤和悲悯,到促成思想的隽永和深刻;从海明威的简洁凝练,到撑起别样的广阔艺术空间……论及这些典藏的故事,有文学上的探讨,有道德上的尊仰,还有思想上的反刍。他从中悟出了人格的尊严,看到了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体悟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更洞悉到了返璞归真的文字魅力。

  张炜攀行的是精神的阶梯。在这场事关文学艺术、思想道德、精神濡染的探讨中,张炜不停地追问:“他们从何而来?”“他们缘何如此卓而不凡?”“我又从何而来?”正是这一思一问中,那独到的解析,深沉的喟叹,一次次引发读者去追思过往,探求生命的本真和人生的终极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025/2954191.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