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十九年的迷途与救赎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2018-10-24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那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从一个念头,到进化成一部小说,需要多长时间?小说家那多的《十九年间谋杀小叙》用了六年。

  这部由人文社推出的新长篇,以严密的逻辑,娴熟的叙事技巧,构造了一个迷宫般的悬疑世界,或双线并举或单线推进,惊心动魄地讲述了一段横跨十九年间,关于十三位优秀医学院大学生在成长中迷途与救赎的故事。

  一位优秀的小说家,通常具备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就是可以将一个念头在心里面存放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这个念头不仅能够放得住,不会腐烂,还可以在多年的等待后,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大树。

  举两个例子。一是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的酝酿过程。记者门多萨问他,你这部小说准备了多久?马尔克斯回答说,三十年。门多萨颇为诧异。马尔克斯说,这个素材在我心里面放了三十年,一直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直到后来想通了。

  还有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匿名》。这部小说起源于她上世纪八十年代听来的真事,有一位大学教授外出旅游突然不见了。王安忆就想,这人有没有可能是自己从现有的日常生活里跑出去了?很多年后,王安忆去浙江探访母亲茹志鹃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在母亲的笔记里,当年这里曾经非常繁荣,这一去发现村子不在了。作者就有了一念头,如果那位消失的教授到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子?这成了创作《匿名》的缘起。

  一个人会在什么样的极端情况下用一种极端的办法审判、杀死另一个人?这种审判又会带来何种蝴蝶效应?这正是《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带给我的思考,什么样的外在因素,让一个人成为现在的“我”?一个人在成长中发生意外,又会滋生出何种变化?这正是这部小说有意思的社会性。

  一位深爱妻子却牺牲孩子前途的父亲,一位为了读书不择手段的优等生,一位为了凌驾同学之上而把大家拖入困局的“好同学”,一位因为怯懦而放弃对好友施救的弱女子……书中每一个人,似乎都有我们身上的某种影子,在时代急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渴望以自身的努力来获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旦突破底线,恶,犹如挣开缰绳的烈马,一路狂奔。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不断叠加的残酷和罪恶,但所有一切犯罪动机都可以被解释。小说家细致地把人性上残酷的一面清洗干净,再把这些幽暗的匪夷所思的案件或者说某一类生活阅历讲述给读者。这种叙述可以说是岁月沉淀送给小说家的一份厚礼,其中就包括个人犯罪和集体同谋的合作。那多的成长,正在于捕捉到了集体同谋的意识。当一个小团体准备作恶的时候,即使你内心不愿意参与,但为了不与集体脱节,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沉默,以沉默的方式介入进去。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023/2952993.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