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一个村子的改革史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2018-10-23

  说到小岗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1978年11月24日,这个村子的18位农民以按手印的方式,分地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其后不到一个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小岗村农民的举措,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也正因如此,红手印事件具有特殊的历史标志意义,小岗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小岗村40年》为我们精心梳理了红手印事件后的小岗历史。这本书在编纂体例上独具新意,借助《史记》的形式,书写了小岗村人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然而这本书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传体著作,它融合了一些纪事本末体的元素,尤其是书中的“英雄年代散纪”一章,将这四十年中发生的十几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事件写得妙趣横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岗村和40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想象当年那个讨饭出了名的地方,今天居然蜕变成国家4A级景区,人口增长了30余倍,村庄面积扩大了20多倍。经济从以前的单一农业,发展出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模式,现代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传媒业在小岗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小岗的改革,除了带来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带来了人的观念变动。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小岗人受教育的水平并不高,18位参与按手印的当事人,最高的文化水平也只是中学,大部分人没有读过书,吃饱饭是当时最高的要求。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他们倾力于教育,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们的后代有人读到博士,成为中山大学的老师,有人学医、学园林设计,成为医生和设计师。从人生的路径上讲,小岗人的选择更多了,人生的境界也和以往只和黄土打交道的先辈大不相同。这一方面得益于小岗人的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得力于政府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使得全国千千万万农民子弟能够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通过读书从而跳出“农门”。

  小岗村毫无疑问是具有符号意义的村庄,它的发展较全国多数农村拥有更多的资源。通过整合资源,小岗发展得比全国多数农村要好要快。但是小岗并非没有出现过打工潮。一部分小岗人南下北上,进纺织厂、玻璃厂,搞水电,当保安,吃苦耐劳,勤劳肯干,为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些人中一部分人不甘心庸碌的人生,毅然走上创业的道路,经营有道,成为企业老板,等力量到了他们认为足够大时,他们又回到乡里,助力小岗村的发展。这可能是中国农村人最朴实情感的一种流露,关心乡梓,关爱乡亲。

  这本《小岗村40年》近50万字,写得很扎实,资料搜集得很详细,作者采访的人物多达百位,涉及的行业十分多。书中不仅仅写了小岗人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也写了到小岗来的外地企业、外地人,还写了去外地谋生的小岗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本书写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十分值得称道的。纪实文学该有的严谨性,本书是具备的。因为作者史家式的严苛要求,言必有据,这一著作的资料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原文链接:http://szb.saibeinews.com/rb/page/2018-10/23/content_582982.htm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