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最是书香能致远

来源:北疆风韵 作者:忆心      2016-07-19

  “书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名词,也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词汇,具有很美好的内涵,既可指高雅的典籍,亦可指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据说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芸香草置于书中,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墨卷细思量。作为一个文学系毕业的女生,虽已离开校园,那份书卷情怀未变,即使现在网络上各类电子书籍浩如烟海,自己还是习惯于展书捧读,在册页之中,拂过岁月的留痕,在字里行间,聆听远古的清音。

  与书相处,存几分素静、几许淡泊、几缕古意,赏秦时明月,拂汉唐文风,墨溅素笺,挥写的,是一段历史,诠释的,是一份心境。早春,可行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景致;盛夏,可品味“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的鲜华;晚秋,可邂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风韵;暮冬,可探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灵动。

  关于读书之境,王国维先生曾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明读书亦如人生态度与阅历的变迁,有丰富的内涵和递进的层次。

  但读书之心从不是层出招摇的枝桠,而是静默垂深的根系,蕴藏于底,吸收的,是一份精邃;净化的,是一脉思想;升华的,是一种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林语堂老先生对此解释为:“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著名女作家三毛也曾说过:“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我亦相信,多读书、善读书可以潜移默化增添一个人的智慧,提升一个人的气质,特别之于女性,读书不是浮华的云裳羽衣,不是虚荣的装点门面,而是能使你更加明理、通达、灵秀,不固陋、不偏执、不纷争,让你由内而外流露出一种优雅知性、温润恬淡的亲和感,往往远胜于穿火辣衣服裸露出的性感。这样的女性,从古代的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到近代的杨绛、三毛、林徽因,都存在并且证明,她们所受世人的赞许,不是得益于美貌,而是因循于才质。

  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曾在诗歌《当你老了》中所写:“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以假意或真心,惟有人独爱你灵魂的至诚,爱你衰老的脸上岁月的留痕。”于此联想,不论怎样的月貌花容,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日渐枯萎,但书香淡墨浸润后的灵魂,却能伴你温柔的走过一生,让生命的状态呈现出更为丰满的圆润。那样,即便青春不在,纵使容颜老去,你也一样可以从容乐观,一样可以优雅迷人,用智慧与气质延续自己的美丽和情意!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在这个缤纷繁杂的世界里,安心做一个纯质馨宁之人。此去经年,温一壶月光,踏踪寻芳,清浅静好;徐行回眸,忆一路过往,淡墨书香,不失不忘。

 

【责任编辑:彩虹】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