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草原记忆中的蒙古族走场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2019-01-06

 

  在中国正北方,一望无际的银色草原,辽阔而深远。广袤无垠的内蒙古锡林郭勒不只是白雪皑皑,让我们感受更深的,是草原多层次的民族文化。

 

  这里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素有世界游牧文化之源之称;这里是蒙古马的故乡、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蒙古式摔跤健将的摇篮;这里,也是蒙古族游牧文化和民俗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传承地。

 

  踏着新年的脚步,走进锡林郭勒冰雪草原,我们走访了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淖尔苏木(乡)哈日根图嘎查(村)牧民道·达布希拉图家;牧民人家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习俗,逐水草而居,对这片草原充满着热爱和敬畏。

 

  在风雪强劲、气候恶劣的乌珠穆沁草原上,当冬天的气息来临时,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们却自给自足自乐着。远离城市生活,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与天边草原融为一体。

 

  道·达布希拉图将几户牧民组织起来,找寻着渐渐消失的蒙古民族古老勒勒车走场、搬家的印记……

 

  这让我们在锡林郭勒草原上重新目睹这一古老文明的身躯上留下的璀璨光芒,纪录蒙古族勒勒车走场、搬家的场景,回归到远古的草原记忆当中,这一古老传承并不是一次偶然的纪实,而是草原上的人们代代相传的习俗。

 

  勒勒车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牛牛车”,是蒙古族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

 

  主要用于拉水、拉牛粪、走场、搬家、运送燃料、婚丧嫁娶和参加“那达慕”大会等。

 

  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在草地、雪地运行,常用牛来牵引。

 

  在北方,由于迁徙不定,游牧民族早就有造车用车的习俗,频繁搬迁,牧人之家坛坛罐罐不多,有些东西平时装在衣箱里,衣箱放在车上,通常都不卸下来,它是家中的库房、仓房,这勒勒车可谓是古老的“私家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勒勒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

 

  目前,除少数偏远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草原上已难见到和拍摄到勒勒车走场、搬家的场景。

 

  中国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盟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勒勒车,种类也比较齐全,具备了保护勒勒车制作技艺的传承条件。

 

  2006年5月20日,锡林郭勒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达布希拉图一家在天高地远的乌珠穆沁草原传承着从古而来的习俗,与自然和谐共处。没有过多的欲望,生活也就更加简单,节奏也极其缓慢。

 

  银色苍茫的草原、朴实无华的牧人、缓慢移动的勒勒车,照相机看似无意中纪录下的每一个瞬间,不正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吗?

 

  此情此景,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无不激起我们对生活真切而奇妙的感应。

 

  从我们拍摄的每一幅作品中,既能够体味传统文化的留存,也可以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渗透。

 

  生活方式在改变,这是人类生存的必然。然而,远离了自然,远离了天高云淡的牧歌生活,或许就真的,再难以看到蒙古民族在天边雪域冬营盛迁这一古老文化印记了……

  原文链接:http:/mg.northnews.cn/2018/1203/2980347.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