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云南墨江克曼村 鼓声中传承哈尼史诗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沈浩 文/图      2017-10-15

 

  “传说我们这里是个好地方,水缸打烂水不会泼出,米未归仓鸟不能食。今天是个好日子,只要有缘就能聚在一起。来吧,大家一起敲响牛皮大鼓。”用哈尼土话语调悠扬的开场后,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克曼村一二组的寨心广场上,村民们敲响哈尼族牛皮大鼓,鼓声讲述着这个民族的习俗、历史以及未来。

  属于哈尼族碧约支系的克曼村,是哈尼牛皮大鼓传统习俗保存最完整的村落,全村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大鼓表演。“正月祭竜、二月织布、三月插秧、四月祭水……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调子、鼓点、节拍,只有喜庆的时候才聚拢演出。”48岁的村民朱文宏是哈尼牛皮大鼓文化传承人,他说,每年农历6月,哈尼百姓敲响大鼓,喜庆丰收,一敲就是三天三夜,也被称为牛皮大鼓节。

  一个牛皮大鼓,由两男两女组合演奏。制作牛皮大鼓,也需要至少3人配合完成。其演出的形式、大鼓的外形,都显得十分古朴。克曼村的哈尼族碧约支系还能完整传唱哈尼族民间创世史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这是两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民族的叙事史诗。

  春夏之交,克曼村到处波光粼粼,梯田里整齐的秧苗,一派生机盎然。克曼村一二组坐落在一个小山顶上,76户人家的村寨四周被近300亩梯田围着,散发着浓浓春意美景。村主任白忠荣介绍,克曼在哈尼话里是“陡旱地”的意思。百年前,勤劳的哈尼人从山上引来水源,灌溉出这上千亩富饶的梯田。如今,这里是“墨江紫米”最重要的原产地,村里还成立了生态紫谷专业合作社,使独特的哈尼文化增添丰富的内涵。

【责任编辑:尔玉】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