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赤峰市:众志成城打赢抗灾减灾攻坚战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徐永升      2016-09-09

  时至白露,天气渐凉,然而赤峰市灾区百姓的心里却暖意融融。行走在农村牧区,只见一眼眼新打的机电井点缀田间,一道道防洪堤在河谷旁筑起,一辆辆调运饲草的车在公路上穿梭,一座座能避旱灾的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一幅全市干部群众协力抗灾减灾的画卷已然全面铺展开来。

  回眸赤峰2016年的夏天,人们会发现7月下旬是个气候的转折点。此前,持续的干旱让100多万人受灾;此后奔涌而来的洪水和风暴,让48万人遭受到侵袭。当高温退却,当洪水过后,人们发现赤峰人经受住了这次大考。如今,回顾起抗灾的过程仍历历在目,而谈起眼下的救灾和减灾工作,赤峰人想得更为长远。

  阿鲁科尔沁旗抢收牧草。田鹏程摄

  持续干旱扼“喉”而来

  赤峰市的旱情是从6月1日开始的,首先出现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3个旗县,随后林西县、翁牛特旗、松山区、敖汉旗陆续出现旱灾。进入7月后降水仍然持续偏少。克什克腾旗和宁城县也相继出现旱灾。截至7月中旬,赤峰市共有9个旗县区出现旱灾,全市有九成以上河流断流,84座水库中有35座干涸、16座降至死水位以下,有7887眼机电井出水量不足或吊空。从7月下旬开始降水偏多,翁牛特旗及以南地区旱情解除,北部旱情不再加重。

  在干旱较为严重的阿鲁科尔沁旗,从2015年的8月到2016年的7月中旬,连续11个月的有效降雨只有81.4毫米,为10年来同期最低值。在巴拉奇如德苏木上新打井嘎查,嘎查里的6眼井有4眼已经枯竭。嘎查支部书记李福军介绍,由于今年天旱,地下水位下降,再加上输水干线长,泵站压力达不到,造成自来水工程断流。村里只好雇1辆四轮车为村民拉水吃,村民们惜水如油,连洗脸水都得存起来喂猪。

  在干旱的阿鲁科尔沁旗,羊群吃上半天草也吃不饱。

  7月中旬记者来到天山镇牧民其日买勒图家的蒙古包时,看到她家还没有褪毛的羊蜷缩在一起。因天旱草少,营养不良的肉羊褪毛期也比往年要晚一些。羊的旧毛没有完全褪下,新毛还没长出,红红的肉皮大部分都裸露在外。其日买勒图说:“这两年天旱草长的不好,羊一直吃不饱,已经死了好几只了,如果一直旱下去,这日子会越来越困难!”

  据统计,今年的旱灾共造成赤峰市691.9万亩农作物受灾,有275.2万亩农作物绝收。有3512.86万亩草场受灾,41万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因灾死亡大牲畜7152头只,因灾死亡羊只78769只。因旱需要生活救助的达到25.39万人,其中有11.4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6.37亿元。

    

  阿鲁科尔沁旗打井抗旱。田鹏程摄

   洪水突发加剧灾情

  和持续的旱灾不同,突如其来的洪水和风暴在一夜间,将群众多年积累的财产付之东流。7月30日晚,阿鲁科尔沁旗15个乡镇和街道突降暴雨。3小时的平均降雨量达53.68毫米。最大降雨量在扎嘎斯台镇乌兰哈达嘎查,17分钟降水量达到33毫米,3小时达到117毫米。瓢泼似的大雨导致欧沐沦河洪水暴发,天山镇段洪峰流量达到每秒734立方米以上,是有记载以来历史的最高值。洪水造成天山镇、欧沐沦街道办事处、扎嘎斯台镇、新民乡、天山口镇部分村庄住户进水,有2000多人被困在水中。

  天山镇兴隆堡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军介绍,当晚的洪水来势凶猛,一方面是村里30华里长的山谷里山洪暴发,一方面是欧沐沦河上涨漫溢,两股洪水汇聚到村里。村庄西部和北部地势低洼,受灾严重,有100户农户家中进水,部分农户家洪水都淹到了炕上,有1米多深。

    

  大旱之年,人工牧草成了重要的饲草储备。田鹏程摄

  灾情发生后,旗里马上启动应急响应,4名旗领导分赴重点险区组织抢险,调度公安、武警、消防、森林公安、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干部群众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共出动抗洪抢险人员1200多人,铲车、翻斗等救援车辆35辆,调用救生衣、救生圈70余套,共组织安全转移人口2100多人。当晚在天山镇兴隆堡村,抗洪抢险人员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到地势较高、没受洪灾的村子东部,并把他们分散到农户家中借宿。还有一部分受灾群众被安排在兴隆堡村的村委会里过夜。

  此次洪灾洪水使全旗69797人受灾,2人因灾死亡,在城乡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和农牧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68亿元以上。因灾倒塌房屋106户319间。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087人,需要紧急生活救助的有17759人。目前,赤峰市因洪涝和风暴灾害已造成171.52万亩农作物受灾,35.14万亩农作物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亿多元。

    

  赤峰利用各种水利设施抗旱。敖宣摄

  灾后反思补齐短板

  赤峰市副市长汪国森认为,眼下主要抓好三急:一让人畜都喝上水,二让牲畜吃上草,三让受灾户吃饱穿暖。同时,要按照“建设性抗灾”的理念,通过发展生态型农牧业、避灾型农牧业、高效节水型农牧业,实现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农牧业供给侧的改革。

  “十三五”期间,赤峰市要重点打造“3661”工程。到2020 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60%、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60%、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60%。同时,全市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 亿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100 万亩,新增人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发展高效丰产经济林100 万亩,优质肉牛、肉羊出栏1000 万头只,优质生猪出栏1000 万头。

  洪水过后,阿鲁科尔沁旗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城区的排水、蓄水能力不足,河道治理欠账多,草场退化严重,新农村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全旗抗洪工作总结会上,旗委书记于伟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全旗防汛抗洪工作的诸多不足。

  灾后反思,思后大干。旗里马上出台补贴政策,对因洪灾损毁的房屋、温室大棚、砖墙,百姓在重建时,财政都进行专门的补贴,并将河道疏浚和防洪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中统一管理。目前,阿旗已将建设海绵城市提到议事日程,“十三五” 期间计划建成城市综合管廊,实现雨污分流;并在县城周边实施5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未来5 年,全旗将把大畜提高到70 万头以上、小畜调减到200 万只以下,通过“增牛减羊”让草场休养生息。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