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      2016-09-06

  精美的蒙古族传统刺绣、神奇的蒙古族呼麦、马头琴等蒙古族传统乐器现场制作……9月5日,在内蒙古展览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6年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宣传展示活动暨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展”在首府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包括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群众签名活动、非遗工作图片展、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展和蒙古族拉弦乐器音乐会等内容。

  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展共展出260多件作品,是今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刺绣”项目培训班的成果。展览汇集了近60名非遗传承人的刺绣作品,尽显艺术魅力。

  当日,最吸引市民的活动内容当属蒙古族拉弦乐器音乐会,该音乐会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项目培训班的非遗传承人参加,他们现场制作马头琴、潮尔、四胡等乐器。

  非遗工作图片展共32块展板,集中展示我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传播、交流、研讨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9个,自治区级项目499个,盟市级项目1190个,旗县级项目2312个,乡镇级项目59个;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人,自治区级传承人508人,盟市级传承人2104人,旗县级传承人3732人,乡镇级传承人108人。建立各类传习所、非遗馆260多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设立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3个,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建立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项目传承基地6个。启动“双百保护”工程和“千校万户”计划,加强抢救性保护。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