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巴彦木仁:黄河之滨“渔家乐”

来源:阿拉善日报   作者:      2016-08-19

 

  黄河左岸“渔家乐”,“大漠小镇”欢乐多。日前,走进位于黄河之滨的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巴彦木仁苏木,记者立即被这里沙水一色的美景和别具风情的民居客栈吸引。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本着“靠沙吃沙、靠水吃水”的想法,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立足当地实际,把地理位置最好的巴彦木仁苏木政府所在地“拿”出来,规划建设了“大漠小镇、黄河渔村”,修缮了“老磴口盐务所”,启动了“安久庙”等重要盐道驿站保护工程,打造出一条阿拉善黄河盐运文化精品旅游路线,为当地农牧民转产、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打造“大漠小镇、黄河渔村”,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拆除了全部危旧房和闲置房,重新规划建设了35套具有民宿旅游接待功能的特色民居“渔家乐”,并鼓励有能力的村民经营,吸引周边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据介绍,“渔家乐”以民宿旅游的方式经营运作,主要通过提供家庭饭馆、家庭客栈服务,与“黄河盐运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对接,吸引游客在领略当地大漠、黄河风情及传统盐运文化的同时,感受渔家生活,品尝黄河鱼宴及清真餐、农家菜,以此做旺人气,发展旅游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支撑和村民的创造活力、致富动力。

  “渔家乐”经营户乌花告诉记者:“我的‘渔家乐’面积有271平方米,除了两个餐饮雅间、两间客房,其他都是自住自用房,既改善了我们家的居住条件,还为我们找到了致富门路!开张后,政府还帮着做了很多宣传。你看,苏木入口就竖着‘大漠小镇,黄河渔村’的大牌子。”

  据她介绍,通过政府宣传和游客的口口相传,现在,来巴彦木仁苏木“渔家乐”的周边地区游客越来越多。随着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旅游服务的提升,“大漠小镇、黄河渔村”人气渐旺。

  为解决建设资金,示范区创新性地把巴彦木仁苏木“十个全覆盖”工程政府投资1.3亿元整体打包成PPP项目,通过竞标,由蒙草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建设单位,“一年建设九年还清”,不仅缓解了政府资金压力,还让村民提前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比如“渔家乐”民宿旅游项目,有意从事旅游等三产服务业的村民,可方便地通过向银行申请分期付款或办理按揭贷款购得属于自己的民宿客栈,既有效解决了他们因缺少资金“望而却步”的问题,也激发了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勤劳致富的热情。

  在打造“大漠小镇、黄河渔村”的同时,示范区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无农药的有机小麦、有机食葵等农作物,并采取订单农业、特色产品进超市进城等措施,使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示范区还支持当地村民发展庭院葡萄种植,通过免费赠苗、技术指导等办法,仅今年一年,就带动了200多户村民种植庭院葡萄6000余株,使有机鲜食葡萄成为巴彦木仁农牧民又一增收点。

  在谋划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示范区首先考虑要与下一步产业布局相适应,今天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要为明天的产业发展做支撑。考虑到乌兰素海嘎查今后要融入到生态新区开发中,示范区集中打造了移民新村,坚持走“城市化社区”的路子,水、电、路、讯都按城市小区的标准集中配套。同时,结合该村村民具有林场工作经验的实际,重点支持发展精品林果经济,在规划发展“庭院小菜园”的同时,在产业区规划建设了3000亩以鲜食葡萄为主的采摘园和育苗基地,以创新的方式将新区绿化和居民休闲及宜居创收相结合,为实现“产城互动”打好基础,坚决不为未来新区留下城中村。

  “4·15”地震灾后重建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巴彦木仁苏木农牧民彻底告别了过去“沙水围封半年、滩地劳作半年、蜗居老崖滩一隅半年”的生存状态,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受益者。(记者曹明宇)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