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本土文化人寄语——道读书真谛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2016-08-11

  赵剑华:把读书当作一种文化享受

  在赵剑华的书房里,到处摆放着诗歌书籍,其中5本很厚的收藏册尤为抢眼,这些都是赵剑华珍藏了多年的诗歌资料,翻开已经泛黄的纸页,赵剑华创作的2000多首诗歌跃然纸上。

  赵剑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委员,曾出版《钢蓝色》《穿越》等8部个人诗集。

  今年58岁的赵剑华,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文人的风雅,话语平和。“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使人的内心强大,清醒而充实。书博会的举办会给内蒙古带来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文化享受。”赵剑华希望通过书博会结识更多喜爱读书的朋友,并在书海中挑选一些自己喜爱的书。 (牛瑶)

  张贵:读书就像和智者交谈

  “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世界丰富起来。”年近八旬的张贵老人说。他珍藏着一本本已泛黄的读书笔记,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后面记录着他与书为伴走过的无数日夜。

  张贵曾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现代史和包头史。

  张贵在退休近20年的时间,不仅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搜集资料、著书立说。张贵说:“读书就像和智者交谈,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

  张贵说:“我希望大家多读纸质书,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书中所讲的内容。虽然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但是纸质书的魅力是无法取代的。”

  张贵说:“包头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集萃地。公元1204年至今,蒙古民族生活在这里,逐渐形成蒙古族文化。从中华民国末期开始,大量走西口人的到来,形成了蒙汉交融的西口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人才来支援包钢建设,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今天包头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我希望在书博会举办之际展示包头的历史文化。”(吴艾霞)

  胡刃:中小学生要读名著的缩写本

  胡刃作为包头本土知名作家之一,已经出版19本图书,发表600余万字作品。胡刃出生于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黑龙江省呼兰县。儿时因家庭困难,课本就成了他唯一的读物,每篇课文,他都是读了再读。

  近年来,他撰写了《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等一系列历史小说和大量散文。

  胡刃说他是书博会的受益者。1998年,胡刃第一次参加书博会,当时他以一位草根作家的身份毛遂自荐,最终获得了书商的认可。书博会后,他的科幻作品《外星人的惊天秘密》出版。

  “中学生和小学生要读名著的缩写本。原著不容易读懂,缩写本语言通俗但保留了精华,对于他们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大学生,我建议一定要读四大名著,除此之外最好读读莫言、严歌苓等作家的书。”胡刃向年轻人开出了自己推荐的书单。 (吴艾霞)

  张伟:读书应当读经典

  张伟,包头师范学院教授、《阴山学刊》主编。在他的人生规划里,离不开一个“书”字,即读书、教书、编书、写书。

  张伟从小喜爱读书。在他的书房里,高至屋顶的书架,摆着满满当当的图书。他的办公室也到处堆满了书。尽管已经拥有这么多的书,但每得到一本新书,他仍视若珍宝。

  张伟博览群书,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如今,他已出版《阐释与诘问》《艺文论衡》《口语表达心理研究》《编馀思与写》《含咀集》《插柳集》等。

  他是“尚书讲坛”的特聘讲师,他的人文修养系列讲座,深受人们的欢迎。在他担任主编的《阴山学刊》上,他开设专栏“编余札记”已有8年,不遗余力地宣传、普及人文社科知识。他主编的《编馀思与写》《阴山文化研究》等书在本届书博会上参展。

  张伟说:“读书当读经典,秉持深度阅读,内化于心,为读书的最高境界。” (李娜)

  白涛:读书可以丰富内心

  白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起在《诗刊》《星星诗刊》《十月》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首)。

  白涛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我大多数选择读一些北方历史、民族、文化及有关草原文化的书籍。”

  白涛说:“读书可以丰富内心、丰富自己的生活,特别能增强自己情感的厚度。”

  如今,手机、网络占据了年轻人大量时间,白涛建议,年轻人还是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在30岁之前应该抓紧读书。

  白涛说:“书博会不仅能带动内蒙古全民读书的氛围,也能带动文化品位的提升,对承办城市的文化宣传也大有裨益。” (吴艾霞)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