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风情 > 正文

蒙古族绳艺

来源:草原文化网 作者:宗和      2016-06-21

 

  蒙古族千百年来以游牧为生计,以迁徙为活动范畴。在游牧和迁徙活动中,蒙古族的绳艺用于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在畜牧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创造出了灿烂的绳艺文化。

 

  草原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蒙古族绳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除了编织草绳外,还有皮绳、驼毛绳、马鬃绳、牛毛绳等,种类达到上百种,形式千奇百样。仅蒙古包用绳种类就达15种。蒙古族传统绳技是用牲畜的毛、鬃、绒等制成,因材料的不同用处也不相同。比如蒙古包用绳,围绳用马鬃马尾制成,把马鬃马尾搓成6细股,再3股左3股右搓成绳子,这种围绳的好处是结实、没有伸缩性,使蒙古包牢固不易倒塌。捆绳是用骆驼膝盖上的毛和马鬃马尾搓成;坠绳用公驼的膝毛或鬃毛搓成。蒙古族绳索不仅数量繁多,工艺精湛,而且使用分工非常精细,每个牲畜都有专用绳索,春夏秋冬都不一样。

  牧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如骑马、放牧、拉水和迁徙中都离不开绳索,绳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蒙古族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搓绳。在田野调查中,苏尼特左旗收集到的牧民用牲畜的毛、鬃、绒等材料自制的压绳、马肚带、马笼头、鞭子、牵马绳、马绊子、蹬绳、套绳等达80余种。

  2006年9月,苏尼特左旗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绳艺文化之乡”,被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内蒙古绳艺文化保护基地”,2008年5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德格苏(绳艺)之乡”荣誉称号。2009年,蒙古族绳艺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