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内蒙古草原“三剑客”赴港送别金庸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8-11-14

  “塞外客来郭靖萧峰怒马长弓送仙翁,书中雁去襄儿龙女霓裳红袖伴侠圣”“龙睡香江此夜风歌连城诀,剑埋孤岛何年雨壮侠客行”。

  12日下午,香港金庸私家葬礼送别现场,有三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金庸书迷”,他们献礼的牛皮金庸画像及两幅敬挽对联引起了包围式的关注,上了多家媒体的头条或吸睛位置。

  这三位“金庸书迷”是王新民、王锦江、罗军,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导演、诗人、书院院长。

  对于远赴香港送别金庸的“大尺度”行为,对联作者王锦江表示:“金庸小说中的超级英雄萧峰、郭靖与蒙古草原有乳血亲情,我们边塞文艺界的‘三剑客’以射雕故乡的人文方式表达哀思。”

  回顾起与金庸的渊源,导演王新民表示,在众多金庸原著电视剧中,他执导了相对冷门的两部戏,也算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二次传播”作出了贡献。

  一脸大胡子的王新民对记者表示:“如今看来,自己最为幸福的事是拍摄了金庸先生的《侠客行》和《连城诀》,填补了金庸武侠剧内地版的断环真空,满足了‘金迷’的饥饿般期待,也不算遗憾吧。”

  “金庸先生的突然离世,情感上确实受不了,觉得是文坛的一大损失,这次一定要亲自来香港送别。”王新民声音低沉地说道。

  现场见证者王锦江说,记者出身的本色使他更愿意灵活切换于香港殡仪馆的门内门外,感受着全球各路新闻同道,尤其是港媒的工作精神。从12日下午3时直至入夜,记者们坚持站立守候于狭窄局促的馆外围栏边,全力捕捉海内外名人的到来。

  王锦江认为,自己“文化生命中的首席启蒙师便是金庸”,才情与胆气绝大部分得自于对金庸作品及令狐冲、杨过等形象的多次解读。

  也正因此,金庸的离世对王锦江而言:“虽然知道噩讯迟早会来,但这一次坏消息不再是江湖传言,就像天塌星坠一般。”

  王锦江说,选择金庸先生天真微笑的表情制作牛皮浮雕画像是对大师最好的追忆。

  图为送别金庸现场。 王锦江供图

  此前,王锦江与北京音乐人原创的歌曲《金庸茶馆》,曾经传入查府,受到金庸先生及其公子查传倜嘉评。

  “非常遗憾的是,金庸先生没有去过他一生情系的内蒙古草原。”内蒙古成德书院院长罗军对此深表遗憾。

  罗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从初中开始接触金庸先生作品,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一生难以割舍,先生大去,内心感慨万分。

  罗军表示,金庸先生以现实的生活为基础,凭借一己之力,以雄奇的想象,为世人创述了一个神幻迷奇的江湖世界,这个江湖之情与义,倾倒无数众生,为人的精神世界建立了一个形而上的星空,因此先生及他的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众生将永垂不朽。

  罗军特别提及的是,无论欢乐、悲伤,无论何时何地,家里的书架上永远为金庸之书留了位置。

  “这次赴港送别金庸先生,我们一行提前两天就到了,专门下榻在距离香港殡仪馆不足百米的宾馆,第一时间去落实细节,算是首发到场的访客。为金先生送行,也是向金庸时代的告别。”罗军如是表示。

  让罗军倍感欣慰的是,在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里,看到金庸先生早年的笔迹与信物,阅读了历次版本中未收录的“新章节”,又一次震撼于查良镛(金庸原名)先生的奇思妙想,以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风范。

  “纸醉金迷天掷笔,书痴剑老夜鸣镛。”这是草原“三剑客”写在花篮上的寄语,与香港导演许鞍华的花篮紧邻。纸,醉了多少金迷。书香与花香交织浓郁在英皇道鲜花走廊。

  原文链接:http:/mg.northnews.cn/2018/1113/2967735.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