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从远古走来的文明印记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2018-09-08

  音乐浑厚,音色优美,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气势如虹,一曲《万马奔腾》在“中国·呼和塔拉蒙古马文化艺术周”晚会上响彻夜空。马头作雕饰、马尾作琴弦、马鬃作弓弦,如精灵般的马头琴,让人热血沸腾,让草原为之沉醉。

  马与草原有着不解之缘。

 

  阳光明媚的秋日,在呼和塔拉的马厩中,民族马术教练、骑手赛西雅拉图正在和自己的爱马排练着,这匹神采俊逸的蒙古马可是个“明星”,在大型马文化全景式演出《千古马颂》中,它担当着重要角色,在表演“英雄坠马”章节时,它是陪伴主角、倒地不起的“白马英雄”,为了演好这个动作,一人一马反复练习,不仅成就了演技,也培养出深厚的感情。

  “我和它相识在一年多以前的西乌旗,只是一眼,我们就选择了彼此,这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从小就爱马、骑马的赛西雅拉图对蒙古马有着深深的眷恋,“蒙古马既不需要舒适的马厩,也不需要精细的饲料,却可以在风霜雨雪的大草原上纵横驰骋,它们抗寒暑、抗疾病、有亲和力、有战斗力、有持久力,具有超强的适应性,这是蒙古马特有的品质。”说起蒙古马的优点,这个蒙古族小伙儿颇为骄傲。

  蒙古马是北方的地方马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内蒙古是蒙古马的主要原产地之一,经历了几千万年的进化发展,现在内蒙古的蒙古马种群已经十分丰富。

  在草原上,蒙古马自古以来就是牧人最忠实的伙伴,从曾经的生产、生活、交通、战争,到如今的艺术、运动中,都为人类做出过重要贡献。

  早在4-5千年前,我国北方民族就已驯化马匹。《汉书·匈奴传》记载:尧舜以前“居乎北边,随水草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牛马羊。”

  汉武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曾多次带回大量马匹,并任用匈奴王子金日蝉为汉朝的马监,民间养马事业空前发达。

  西晋以后,塞外各部族相继南下,带来马匹数以万计。

  盛唐时期,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马进贡,如《唐会要》就记载:“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适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

  这些都与蒙古马相似,都是蒙古马的祖先。

  北宋时东北的契丹马也是蒙古马,说明东北三省早已分布有蒙古马。

  蒙古帝国被誉为“马之帝国”,成吉思汗的卫队就是由精良的骑兵队组成,历史上称他是以“弓马之利取天下”的。

  明朝在今承德地区等地设牧马地;在宣化、大同等地设马市。

  清朝在察哈尔设左右两翼牧厂和两处御马厂,全盛时期养马达10余万匹。

  ……

 

  内蒙古具有底蕴深厚的马文化传统和良好的马业发展资源条件,近几年,内蒙古马业快速发展,对于充分展现全区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深厚、独特的草原文化、民族马文化,推动民族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牧民群众增收、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富民强区都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蒙古马,不仅是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世世代代鼓舞着草原人民。

  蒙古族有一句关于马的谚语:“吃炒米香、骑蒙古马快”。

  新征程,内蒙古人民以蒙古马的速度在奔跑,快马加鞭,攻坚克难,赢得一场又一场胜利。

  原文链接:http:/mg.northnews.cn/2018/0905/2925977.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