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民俗 | 有缘千里来相会——蒙古族婚礼(下)

来源:内蒙古旅游局 作者:      2017-02-17

  上篇说了婚礼的前期,下篇开始进入真正的婚礼现场啦!吃瓜群众们请搬小板凳坐好待小编徐徐说来。

 

  憧憬美好的明天——婚礼

  送亲队接近新郎家时,新郎家骑马的帅哥迎接并送上奶食让大家品尝(我们身材好,就是奶食从未断过……),紧跟着男方婚礼总管等人端着酒举着哈达(请不要猜想,我们从小到大到底藏了多少哈达)迎接尊贵的迎亲队,这是一系列迎接中最为隆重的“伊贺乌格图勒”(大迎接)。迎亲队顺时针绕着三圈蒙古包后下马,男方接下陪嫁物,接着给新娘品尝鲜乳后,双方嫂子把新娘连带马鞍一起接下马,让新娘坐在白毡子上。(想知道白毡子的故事回复“两个新娘的故事”)

 

  图片/美之格

  接下来进行拜天仪式。梳头父亲(女方父母从男方当地找了一对和新人年龄相仿,生辰相同的儿孙满堂之人来做姑娘的“梳头父母”,这样一对新人有三对父母)向天洒祭鲜奶,接着让两位新人拜祭长生天,然后梳头父亲自己品尝这祭天的鲜奶,再让两位新人品尝。此后梳头母亲(梳头父母在婚礼和日后生活中有权代替双方父母完成礼节上细节,估计可以理解为汉族的干妈和干爹的意思?)用象牙或者银簪把新娘的头发分开两边,让嫂子们给她梳头带头饰穿婚服。穿戴整齐进门先给火神九叩大礼再拜见长辈,婆婆领新娘出去顺时针绕三圈父母住的蒙古包后,再送入新人蒙古包。(音乐响起来,美酒开始喝起来)

 

  在翁牛特地区,婚礼上除了总管还有一位重要角色——“宋音浑”(司酒或敬酒之人)。说白话一些就是一个能喝、特别能喝、超级能喝的人!能说、特别能说、超级能说的人!他的任务就是把大家陪好,让大家开心的来,开心的走!

 

  蒙古族的婚礼有一个特殊的内容——“耐吉宴”(朋友宴)。耐吉宴一般在婚礼的第二天进行。两位新人捧着洁白的哈达向梳头父母敬酒并接受对自己的祝福。

  阿爸阿妈的牵挂——额日格勒特

  “额日格勒特”是指婚后第三天新娘的父亲或叔叔舅舅等长辈带上全羊、酒、地毯等礼物去探视新娘的习俗。这一天男方家准备宴席热情款待尊贵客人,唱的歌基本上都是以献给新娘的歌为主。宴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才散席(其实小编一直都怀疑我们喝得是不是“假酒”),陪住的嫂子也跟他们一起回去。在呼伦贝尔巴尔虎,陪住母亲返回那天父亲才去探视女儿。这一去一回两路人不能在路上碰面,尽量地回避。(所以叫大草原,真的很大,真的碰不上)

 

  婚礼的结束曲——图日呼莫其勒呼

  婚礼仪式的最后一项指的是新娘回门。婚后第五或者第七天新娘按照梳头父亲指定的吉日领着新郎回娘家。新娘带着拜佛用的奶皮、奶豆腐、黄油等奶食品和糖果红枣等礼品回家,新郎带着全羊和砖茶等礼品(“金砖银砖”不如我们的黑砖)。最后这个环节结束后,整个婚礼礼仪才算真正完结,双方才可以自由来往。

 

  一场声势浩大的蒙古族婚礼就是一场完美的演出,这场演出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想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参加一场婚礼就可以淋漓尽致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作为此次演出的主角!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天边】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