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小木兰 : 草原上不老的“百灵”

来源:通辽日报 作者:      2017-05-19

 

 

 

 

 

 

 

  第一次结识小木兰老师是在一次为家乡募捐的晚会上,年近古稀的小木兰老师一身蒙古装束,一脸慈祥的笑容让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她没有一点明星大腕的架子,跟每个人都亲切的握手、交谈。她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次是她的一个学生在她的家乡库伦旗搞的一个为贫困家庭募捐的活动,她和老伴佟腊月专程回到家乡为贫困群众捐资。佟腊月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曾经利用十三年的时间到各地治理沙地,圆满地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扶贫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是从内蒙古文化厅退休的副处级老干部,这次一起回到家乡参加此次募捐晚会。晚宴上小木兰老师表达了对蒙古歌唱的热爱和家乡的深情后,即席高歌。虽然年届古稀,但字正腔圆,底气十足,让聆听的人们不由得鼓掌叫好。

  第二次见到小木兰老师是在库伦旗库伦镇的查林稿勒,也就是佟腊月老人出生的村子。他们几年前就在这里选择了一块地,按照自己的设想盖了一个平房,每年春夏都要回来住一段时间。今年清明时节他们回来祭祖扫墓,顺便收拾一下房子,他们每天忙忙碌碌把院子打扫好,把那些花草树木都进行整理修缮。家乡的一切已经深深得刻在他们的灵魂里,年轻时在外拼搏,尽管满满的乡愁但无暇及此,到老了落叶归根无疑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我们到她家时,老两口正在嫁接果树,收拾房屋,忙得满头大汗。他们穿着劳动的服装,如果不认识,和普通家庭的老夫妇没啥区别。看他们一副坦然满足的神态,让我感受到那种来自内心得一份平实和满足。我觉得这正是当下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田园生活。

  库伦旗走出大牡兰和小木兰两个人民的歌唱家,这在当时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对他们俩的歌声耳熟能详,他们的歌喉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牡兰老师和她的团队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被誉为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大牡兰老师出生在库伦旗茫汗苏木,小木兰出生在库伦旗先进苏木西嘎查,他们都在蒙古族歌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木兰的爷爷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婚礼主持人,善于说祝词,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对那些歌词烂熟于心,可惜那个年代没能保存下来。他爸爸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说唱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说唱是冬闲人们必不可少的节目,忙碌一年的农人们围坐在炕上津津有味听他们说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爸爸平时还给人们的红白事上当知宾,附近的人们都找他,他诙谐幽默的主持让大家捧腹大笑,给精神生活缺乏的农村带来很多欢声笑语。小木兰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记忆力还特别强,她挤在人群里听过几遍她父亲的唱词,就能背下来大部分。闲暇时给小朋友们唱,她父亲发现她的天分就刻意培养她。1965年,小木兰在库伦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蒙古艺术学校,她以一个农家孩子的质朴和刻苦,在音乐的殿堂里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系统的学习让她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演唱《辽阔的草原》《祝福》《秀丽的海留马》《驯服的小青马》等歌曲很受全国人民喜欢,当时几次赴日本演出,草原上的这些长调歌曲深受日本观众的喜欢。

  1969年毕业后,她被派到巴盟乌兰特前旗乌兰牧骑工作,基层的工作进一步历练了她的能力和水平,他虚心地向老艺人、老前辈取经学习,几年就夯实了基础,凭着一副金嗓子唱红了巴盟地域。由于成绩突出,1972年被调到内蒙古民族歌舞团,视野进一步开阔,她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天生的有利资源,很快成了一个骨干分子,她的声音通过电视台和电台穿透内蒙古大地,传到全国各地。1981年她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被选拔到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这是被国家誉为草原轻骑兵的最高艺术殿堂,她和大牡兰同台共唱,大小木兰的佳话也广为流传。1985年,她被选拔到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她把自己半生的经验和学识全部悉心地教给学生,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为蒙古族歌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小木兰老师光荣的退休了,这位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民族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一生献身于蒙古族歌唱艺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分为长调、短调两种,长调即悠长的歌典,重要特征是歌腔舒展、节奏自由;短调民歌大凡曲调短小、节奏较快,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线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这些年来,小木兰老师深入走访内蒙古各地的民间艺人,撰写了《鄂尔多斯民间歌手扎木苏的演唱技巧浅析》的论文。论文《长调民歌演唱艺术名词术语的规范及释义》在2001年8月参加了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第九届学术会(在辽宁阜新)评为优秀论文。编写了《民歌概论》蒙文部分,《民族音乐理论》,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多次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做专门指导并当过重要节目的评委,她注重民间艺人的重要论述,对民歌演唱方法和特色,长短调结合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真地总结,这些成果让她的学生走了很多捷径。

  年届古稀,小木兰老师对家的依恋越来越深,本来想回到家乡不再走了,可是从2016年,内蒙古艺术学院招收了一个呼伦贝尔民歌传承班,又将退休几年的木兰老师返聘回去,所以时间安排的很满,清明过后又要去上班了。

  小木兰老师整个家族都能歌善舞,年年的家庭聚会都要唱到尽兴为止,其乐融融的陶醉在艺术氛围中,她的家族成员包括下一代侄子侄女都是小有名气的民间歌手,小木兰传唱《天上的风》《四海》《诺恩吉雅》《白色的湖》《三岁的骏马》等科尔沁民歌的风格是家族传唱的,她姐姐还在中国音乐研究所录过音。

  这位小城里走出的民族歌唱家,用心血讴歌、用生命讴歌,一生致力于民族歌唱艺术当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虽然已到了古稀之年,但还在教授学业,发挥着光和热,下一步还要为民歌的传承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她不愧为草原上不老的“百灵”。(董贵)

【责任编辑:北极星】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