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阿拉伯马岩画为什么出现在达茂草原?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2016-12-26

 

 图1

  图2

  图3

  图4

  近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与德国岩画学会及德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对达茂草原岩画进行考察,研究确定其中3幅各具特色的马岩画是阿拉伯马岩画。

  在北纬42.21度、东经118.37度,海拔1357米处,10余幅不同时期的人与动物岩画,尤其是马岩画再次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

  在达茂草原岩画中,刻磨在硬度6度砂岩上的马(图1、图2),具备阿拉伯纯种马的特质:身体圆润、线条流畅,鼻梁中间呈微凹状,昂首挺胸,有一股高傲之气。岩画上的阿拉伯马(图1),高17厘米、长42厘米,身上佩戴着马鞍、马镫,马鞍呈平铺背迭式,前颈、后胯、腿肚下均有皮绳扣固。马下腹有垂吊式的佩饰(图1、图2),是软马镫的一种形制。

  还有一幅岩画上的马(图3),属于草原蒙古马的特质:鼻梁呈微凸形状,身体圆润、线条流畅,有一种随草而动的飘逸之感。德国岩画及古脊椎动物专家托马斯说:“欧洲拉斯特岩洞中就有这种蒙古马的彩绘岩画。”

  马岩画(图4)属于新石器晚期,是马的一种抽象画法,突出个性化线条,刻磨笔触流畅,动物主题特征鲜明,有似马非马之感。

  3幅岩画上不同风格的马,经过微晶腐蚀锐角测定:马岩画(图1)刻磨时间在公元前210年左右,即匈奴与东胡之战时期;岩画中的马(图2)磨制时间在商周时期;抽象马岩画(图4)制作期间在新石器晚期,距今已有5000年。

  阿拉伯马为什么在数千年前出现在达茂草原?这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岩画课题组破题之一。

  岩画反映的是匈奴与东胡两大北方部族征战时期。秦始皇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时,北方仍有西以头曼、冒顿为首的匈奴,东以麒滒儿、耶洛滒为首的东胡,在两大部族抗衡中,靠近斯基泰文化圈的匈奴与阿拉伯有贸易往来关系,匈奴以物易物形式交换来的阿拉伯马,做为将帅战骑、可汗出行仪仗之用。在泛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青铜件、陶俑等文物中,也有阿拉伯马的身影。而且在赤峰地区东胡之地,也发现了两枚青铜镂空牌饰,牌饰中两匹高傲的马,具备阿拉伯马的基本特征。匈奴与东胡之战是拉锯战,最初东胡军实力比匈奴强大,东胡战骑曾侵略匈奴的云中等地。专家在科尔沁沙地南红山文化区调查时发现,这里有上百座简易冶铁遗址,其中三分之一为战国末期遗址,这说明古老的东胡很早就掌握了冶铁技术,他们把冶铁技术应用在制作武器和马装备上。

  公元前西亚有一支配有精良马的部族,叫“亚述帝国”。这个部族在公元前9-5世纪,利用撅嘴马,征战在欧亚大陆上。到了公元前4世纪斯基泰文化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撅嘴马战骑,这一品种马一直延续到阿拉伯帝国时代。(□文/图吴甲才)

  在达茂草原岩画中看到,北方匈奴与东胡选用良马驰骋草原,他们善骑射,应用皮麻马鞍及马镫。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国君,他为了抵御东胡,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南北东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游牧民族在岩画中留下了阿拉伯良种马的足迹,为进一步研究草原马文化的起源、交流与发展提供了佐证。

【责任编辑:北极星】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