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乌力格尔:数百年传唱的“蒙古琴书”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郭洪申 薛一群      2016-11-15

  乌力格尔,蒙语意为“说书”,俗称“蒙古书”“蒙古说书”“蒙古琴书”,是集蒙古说唱艺术发展之大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蒙古族聚居区。

  乌力格尔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乌力格尔最初的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行吟诗人相似,艺人们身背四弦琴或者“潮尔”,在大草原上随风漂泊,一人一琴,自拉自唱,使这种艺术具有浪漫开阔的气息。

  乌力格尔所用乐器叫四弦琴,蒙古语叫“胡尔”,其弹奏出的音质浑厚深沉,富有草原韵味。乌力格尔艺人被称为“胡尔沁”,很多老艺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语言造诣,说唱技术高超、精湛,嗓音洪亮生动,由他们表现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旋律和节奏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的乌力格尔表演。

  由于个人表演风格的不同以及故事内容的差别,艺人们有的注重以优美的语言来塑造人物,以唱为主,少用或不用说白,唱词严格地押头韵,曲调多样;有的大量地运用说白来表达内容,着力于故事情节的传奇性和悬念,令听者欲罢不能。经验丰富的艺人们也常常即兴表演,只要给出个题目,说书人便能出口成章。

  科尔沁草原是蒙古族乌力格尔艺术的摇篮,哺育了世界级民族曲艺大师琶杰、毛依罕等享誉中外的艺术家,诞生了《春秋战国故事》《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乌力格尔”演说译本,涌现出了《英雄格萨尔可汗》等英雄史诗。上世纪90年代,通辽市扎鲁特旗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曲艺之乡”。2006年,乌力格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乌力格尔,这一历史悠久的蒙古族说唱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2007年投资180万元的“全国首家乌力格尔博物馆”在扎鲁特旗建成开放,收集整理实物、文本、图片、手记、声像等资料150余件,录制了500多个小时的乌力格尔、好来宝说唱艺术资料,填补了乌力格尔曲艺艺术的空白。

  乌力格尔演奏乐器“胡尔”(四胡)。

  2008年,“纪念蒙古族曲艺大师毛依罕诞辰100周年暨中国内蒙古乌力格尔艺术节”在扎鲁特旗举行,来自蒙古、日本、加拿大及国内八省区的“胡尔沁”80多人参加了“乌力格尔艺术大赛”。

  今年上半年,通辽市举办“乌力格尔培训班”及“乌力格尔比赛”4次。库伦旗开展了“乌力格尔消夏书场”活动,在4个苏木镇举办了16场说书活动,有26位民间艺人参与,观众达3000余人次。依托“千校万户”工程的实施,在通辽市库伦旗第四中学等25所中小学开展了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班、兴趣班,有1500多名学生参加“乌力格尔特色班”的学习,对通辽市蒙古族学校等11所学校投入支持资金60万元。目前,通辽市“乌力格尔艺术中心”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该中心建筑面积2288平方米,近期开始内装修,各旗县市区的“乌力格尔说书厅”也在筹建中。

  对于广大蒙古族群众来说,乌力格尔不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学习知识和培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他们心目中,乌力格尔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的乌力格尔艺人相继去世,新的传人严重不足。为保护并传承好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全力推进乌力格尔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通辽市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努力构建起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参与的乌力格尔保护新格局。

【责任编辑:北极星】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