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油炸糕 唐太宗都好那一口

来源:内蒙古旅游局 作者:      2016-11-11

  说起呼和浩特的美味,不得不提的还有油炸糕。油炸糕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特色糕点,红白事业要吃,过生日要吃,过时过节更要吃。

 

 

  据传,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后,先后在今三原县的北部原区兴建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敬宗李湛、武宗李炎等帝王的宏大陵园,于是三原的北部原区便成了唐王室巡拜陵、从事狩猎的重要场所,经常是帝王御驾前往,王公大臣们的活动也甚为频繁,以致路上行人常年络绎不绝,这条道路上有个村子便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和皇家往返休息的重要场所,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王店也成了兴旺繁华的“王店集”。

 

  在“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人们的决口称赞。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对泡油糕赞不绝口,并将其作为宫迁食品。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唐中宗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照例要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鱼龙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叫做烧尾了。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点叫“见风消”就是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入口即消,真是巧夺天工。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

  油炸糕个儿小、皮儿薄,有素糕、豆馅、糖馅、菜馅四种,有的加入红糖、糖玫瑰、果脯等,或是土豆丝、韭菜、萝卜等,尽管馅子很多,但是,最常吃的还是素糕(不包馅)和红豆馅的。

 

  油炸糕的皮一般是黄米面做的,也有部分是江米面的,自己做的话,需要将黄米面在蒸笼内均匀撒上一层,然后盖上锅盖,热气冒出后,继续在上面撒面,直到把所有的面都蒸透,蒸熟。

 

  之后和揉面团一样揉之,用手按捏成圆皮,像包饺子一样包入糕馅,捏住封口按成圆饼状,之后放入热油锅中,直至炸成金黄色时捞出。

 

  无论是哪种馅的糕,最好都是趁热吃,因为刚炸出来的都是里香外脆,油而不腻。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蘸菜汤汤,一种是馅糕蘸糖或蜂蜜。

 

  呼和浩特有这样一句谚语:“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五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可见,油炸糕是非常耐饿的,虽然是当地特色,可是却不易消化,第一次来呼和浩特的游人,千万不要贪嘴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天亮】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