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草原文艺 > 正文

乌海映象:见过你就知道美在哪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作者:郝飚 海东      2016-09-13

  乌海,黄河自宁夏流经内蒙古的第一站。在这片17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资源富集,工业发达,是内蒙古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中心区域。乌海境内立体交通便捷,两条高速、两条国道以及包兰铁路穿市而过,还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经过城市之一。乌海1976年正式建市,如今正值不惑之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目标,改革创新,开拓奋进!

  乌海乡村美如画。康小林 摄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郝飚 摄

  乌海市人民公园中的赏石阁。郝飚 摄

  6张精致的城市名片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乌海市逐渐形成了黄河明珠、沙地绿洲、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水上新城6张城市名片,它们充分反映出乌海的独特魅力。

  黄河明珠:黄河穿乌海市区而过105公里,一改西出青藏高原的奔腾豪放,变得静谧柔美,大河两岸沙漠、戈壁、山脉、绿洲等西部自然景观在这里交相辉映,“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绝佳画面美不胜收。乌海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而且乌海正在打造国家级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

  沙地绿洲: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不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过去植被稀少、荒无人烟。经过5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乌海已是山环水绕,绿意盎然。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1.3%提高到1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书法之城:煤与墨的机缘,使乌海这座年轻的城市因书法而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今,书法文化融入了乌海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乌海人的精神家园。2008年,乌海市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为首个 “中国书法城”, 2011年,乌海市还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授予“中国硬笔书法名城”称号。“中国书法城·乌海”还荣膺自治区10大宣传文化品牌之一。

  赏石之城:乌海市的奇山怪石铸就了乌海人对石头的喜爱,5000年前先民留下的“太阳神”岩画,开创了乌海赏石文化的先河。在今天的乌海,民间赏石、藏石已成为一种习惯,街头、广场、公园到处林立着天然趣成、形态各异的观赏石,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2012年,乌海市被命名为首个“中国赏石城”。

  葡萄之乡:乌海与全球著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处在同一纬度,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特别适合葡萄种植,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番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目前,乌海拥有葡萄基地达3.2万亩,年产量达1万多吨,是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葡萄商品生产基地。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见证了乌海由“沙”到“绿”,由“乌”到“海”,由“荒”到“荣”的奋斗历程。

  水上新城:乌海是一座以水为魂的城市,黄河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2013年,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蓄水形成的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成为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水贯城中、城在水中,一座现代化的水上新城在塞北大地脱颖而出。

  填补自治区化工产业空白的东源科技一体化项目。张志新 摄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沙湾。石历增 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外国人也称赞乌海葡萄甜。高丹妮 摄

  “五态一体”的宜居城市

  对于城市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乌海市有着清晰的思路:以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动态“五态一体”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突出民生优先、绿色优先、旅游优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乌海,努力将乌海打造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生态立城,彰显自然之美。乌海市把生态创城作为实现城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科学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形态塑城,展示现代之美。近年来,乌海市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设计,坚持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城市。并着重打造生活居住和教育、医疗、文化、商贸、物流、交通、综合服务中心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乌海市作为自治区西部乃至宁蒙陕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乌海湖为核心,突出滨水特征和休闲旅游功能,构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水而居”的城市格局。

  业态兴城,展示活力之美。乌海市紧紧抓住自治区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立足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坚持做强与做优并重,努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安全、循环的城市工业新体系,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同时强化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实现城市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努力打造区域服务中心。

  文态铸城,展示书韵之美。乌海市充分发挥文化的软实力,让书法文化、蒙元文化、草原文化、赏石文化成为乌海人的精神家园,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和融合包容的城市文化。并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将乌海多年形成的创业奉献、创新争先、包容开放为鲜明特征的乌海精神底蕴发扬光大,为乌海未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动态创城,展现宜居之美。乌海市深化城市改革,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确保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通畅、供给高效、科学聚集。并优化市政功能,统筹城市地下和地上、旧城和新城、城区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同时,乌海市还在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突出“五态”特色亮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档次,让乌海农区居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保障房工程圆百姓安居梦。江秋云 摄

  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桌子山岩画遗址。郝飚 摄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石历增 摄

  俯瞰乌海市滨河新区。石历增 摄

  西部区域的服务中心

  今年6月,乌海万达广场正式开业。作为乌海市重点引进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乌海万达广场不仅是乌海市加快服务业转型提质的重要举措,还成为该市打造区域服务中心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已建成的红星美凯龙、月星家居城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商贸综合交易市场也在促进着西部区域商流、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乌海集聚和扩散,吸引着周边地区的居民在乌海生活和消费。

  近年来,乌海市立足地区实际,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乌海市依托城市境内便捷完善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各物流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条物流网将乌海与自治区西部“小三角”紧密相连。以物流园建设为依托,乌海市不断加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建设力度,逐步完成了由区域资源生产中心向区域加工交易中心的转变。

  乌海市在传统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做大做优的同时,精细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乌海湖的形成,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乌海市经济转型的新方向。如今,乌海的书法文化产业名闻海内外,沙漠葡萄酒之都正在崛起,乌海红酒远销欧美。

  工业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的集聚,乌海市的商贸业、金融业影响力在整个区域显著提升。而乌海湖畔的滨河新区作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正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住宅核心区和以“商务、金融、会展、酒店、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性高端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北极星】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