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五大疗法疏解心病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欧阳云霜      2022-04-08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主任  崔 勇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  李献云

编者的话:精神心理疾病大多可防可治。近十年来,我国已修订和新制定多种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指南,与国际接轨。常见问题如抑郁、焦虑等,若做到早期识别、规范治疗,90%以上能达到部分缓解。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十分重要。临床中常用方案包括药物、物理、心理、康复和辅助治疗,多种方式综合使用,效果更好。

咨询,不容忽视

“心病”多少与个性、思维方式有关。药物治疗能让症状消失,但若“心结”没打开,仍按以前的方式想问题、做事情,就称不上真正的改善。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治疗精神心理疾病,药物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诸多研究也证实,即便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在用药的基础上,如果能配合心理咨询,效果都会好很多。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国内认知行为治疗专家李献云介绍,心理治疗有不同流派,比如精神分析、认知治疗、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其中使用较为广泛、效果比较确切的是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强调人的思想是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同样面对一件事,想法不同,情绪、行为就会不一样。李献云说,如果能把患者消极、不符合实际的认知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调整,使患者客观、乐观地看待世界,那么消极的情绪、行为症状就能得到缓解。“信念”的改变也让此后疾病复发的几率更小。

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证实对多种精神疾病有效,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接受治疗的人大脑活动也出现变化,表明其能改善大脑功能。“建议有条件的患者,接受长期、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会体会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预防疾病复发和维持病情稳定方面,心理治疗的价值甚至高于药物治疗。”李献云说。

用药,贵在坚持

精神心理问题的病因之一,是大脑中调节情绪、思维和行为的神经递质失调。因此,能把紊乱“掰回去”的药物,就能缓解症状。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主任崔勇介绍,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巴胺功能亢进”,抑郁患者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失调,基于此研发的药物就有治疗作用。

至于哪类患者需要何时用药,“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崔勇说,“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都需要经过精神科医生根据疾病诊断标准做出判断后,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再选择适合药物。”通常来说,存在幻觉、妄想、过度兴奋等精神症状,或感到情绪低落、脑子变慢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时,需考虑用药。

对于服药患者,崔勇提醒:1.一定要足量足疗程。很多患者服药一两周不见效后就自行停药、换药,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治疗期用药一定要遵循医生指导,等待药物缓慢起效。比如抗抑郁药,一般两周才起效,4~6周症状开始减轻,急性期治疗需要8~12周,维持治疗4~9个月以防复发,随后再依据情况逐渐减药。坚持服药是根治和预防复发的重中之重。2. 不要擅自停药。这会导致反复发病、病程慢性化、症状长期达不到完全缓解。而且突然停药会引起撤药反应,引起紧张、不安、疼痛等多种不适。随意停药也会导致疾病复杂化,不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3.出现副作用,及时找医生。如果觉得药物不起效,或有严重副作用,患者一定与医生沟通后改变药物或调整剂量,不要擅自停药、换药。

电击,并不可怕

精神障碍物理治疗主要指脑刺激疗法,包括用电、磁、植入物来直接或间接刺激大脑,其在治疗某些精神症状方面有较好疗效。

电痉挛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是让一定量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改变神经细胞和化学物质,达到治疗目的。崔勇说,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有可能会使用电痉挛治疗:1.严重抑郁,有自杀、自伤意图或行为;2.极度兴奋、躁动;3.拒食患者;4.精神药物不起效、不耐受患者;4.难治性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等。改良后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没有大众想象得那么可怕。患者会在麻醉状态下接受电流刺激几秒钟,大概半小时后醒来,休息1小时即可活动,一般治疗到六七次时,就会有效果显现。

经颅磁刺激治疗则是通过磁场来刺激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过程一般是将一个大型电磁线圈放置在患者的前额上,并将短脉冲引导到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每次作用40分钟。经颅磁刺激对轻中度抑郁有不错的疗效,联合药物使用更佳。

其他物理治疗还有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磁痉挛治疗,目前临床上还在探索阶段,效果未被广泛研究,有效性仍不确切。

辅助,吃对多动

寻找合适的治疗方式,也是治疗的一部分。有时,尽管使用了多种办法,还是无法完全消除症状,那么寻找一些辅助疗法来缓解病痛也是有益的。崔勇说,非传统疗法的效果并不如上述方法可靠、显著,作用也因人而异,但患者仍可以抱着开放的心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寻找一线希望。

自然疗法。研究发现,在欧米伽3脂肪酸水平较高的饮食文化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其还有助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症状;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大脑,改善情绪。

身心疗法。运动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每周进行1小时运动,可预防12%抑郁症发生。另外,做冥想、瑜伽、打太极也被证明有助精神症状改善。

艺术疗法。听合适的音乐能调整情绪,哼唱出来效果更好;手工、绘画等治疗也有减压作用。

此外,光照治疗、作业治疗(设计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宠物疗法等,对减少症状、预防复发也有效果。建议患者多摸索、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康复,回归社会

临床医学聚焦病和症状,康复治疗则聚焦功能,帮患者回归社会。有些患者精神症状消失了,但社会功能没有改善,生活不规律,工作、学习能力受影响;或由于疾病,认知功能受损,难以回到工作岗位上,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这就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减轻他们回归社会的困难。

崔勇介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涉及很多方面,包括:1.生活自理能力康复,通过技能训练,提高日常自理能力;2.社会交往能力康复,比如鼓励患者参加团体治疗、同伴支持小组等,多与人接触,分享彼此对抗疾病的经验,逐渐融入社会;3.职业康复,一般会指导患者如何面试、如何在职场上与人打交道等;4.认知康复,存在记忆力、专注力受损的患者,需采取认知训练等来改善认知功能;5.心理康复,比如帮助有病耻感的患者消除芥蒂,能以正常人的心态面对生活。另外,还会教患者学习疾病管理技能,如药物管理、症状管理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近十年来,我国社区精神康复工作已经起步、发展。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和家庭,可以到精神专科医院的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机构、专业的康复组织等寻求帮助。当然,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大环境。崔勇说,如果整个社会对精神心理问题的了解多一些、对患者的包容多一些,误区和偏见少一些,那么他们回归社会就容易许多。

崔勇最后说,目前治疗精神心理障碍的手段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患者和家属要有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治疗也是极为有益的。▲

【责任编辑:自然】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