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落岚烟笼古风存——“弘扬传统文化·走进乡村”系列之楼房沟村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2018-11-23

   【春风骀荡看文化】文化,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是根,也是魂。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不同地域有着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人文古迹、自然遗产等。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延续内蒙古乡村历史文脉,本版特别推出“弘扬传统文化·走进乡村”系列报道,目前已刊发6期。让我们一起领略这片土地上的古韵乡风、汩汩文脉。 ——编者

    文/图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石头砌成的院墙

  巍峨的大青山脚下,散落着一座座如水墨画般的传统村落。这些古村落,背倚大山,落岚烟笼,老树萧萧,屋舍错落,石垣斑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印记,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的见证。有的古村落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有150余年历史的楼房沟村便是其中之一。

孔昭云的后代孔起胜

  古朴的孔姓村落

  初冬清晨,沿大青山前的国道向西行,至包头、呼和浩特接壤标识牌处,向北前行。远远望去,炊烟袅袅,村舍寂寂。走近楼房沟村,低矮的石头院墙、传统的民居建筑、遒劲的百年老树,呈现出古朴的风貌。古村负阴抱阳、树木繁茂。楼房沟的溪水终年不涸,缓缓流经村庄,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古时,这里是一片沼泽地。村北从西向东有榆树沟、楼房沟、老汉沟、喇嘛沟、背锅沟。”楼房村村委会主任孔精蛇介绍说。

  村里的道路也非常有特色,以村南主干道,成鱼骨形向两侧延伸。徜徉在宽2-4米的传统街巷,黄砂铺成的巷道,“四脚落地”式的屋墙,石头垒砌的院墙,镶着门钉的双开院门,尽显古韵。

  据孔精蛇介绍,楼房沟村大部分村民都姓孔,清代“走西口”时从山东曲阜迁徙至此,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后人。村里至今保存着孔姓家谱,被当地人称为“云”。村里办喜宴时,新人和宾客都要拜孔姓家谱。这份珍贵的家谱由村里的孔姓人家轮流保管。

楼房沟村孔姓家谱

  在楼房沟村的老门旧户孔起胜家,看到了楼房沟村孔氏代代相传、保存完好的孔姓家谱。家谱清晰地记载了孔氏三兄弟到楼房沟村后世系繁衍的轨迹,是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民俗、人口、社会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大约清代末期,孔氏三兄弟孔昭云、孔昭雨、孔昭花从曲阜来到此处,看到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于是就地取材建屋定居,开垦种植,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直到上世纪30年代,各户孔姓人家被迫离开楼房沟村。新中国成立后,5户孔姓人家又迁回此地。现在村里有163户孔姓人家。”孔起胜说。现年83岁的孔起胜,是孔昭云的后代。

  “古村落是由先民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在族群部落的基础模式上,进而因‘聚族而居’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建造的、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基本社会单元。”民俗专家高金贵说。

中堂镜子

一户农家已有50余年历史的传统碗柜

木窗装饰简朴

  丰富的文化遗存

  楼房沟村之美,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存。

  距楼房沟村较近的喇嘛沟,其深处有东、西2个喇嘛洞。明末清初,曾有喇嘛在西洞居住。我区考古工作者曾在东洞内外发现多处岩画。“东洞为殿,洞口有门檐、瓦脊,还有隔扇。此洞深约6米,高2米,宽4米。洞的西壁雕刻‘吉祥八宝’图案,其上阴刻3行藏文。东壁有人工凿刻的瓦楞,长约25米。西洞较小,仅能住一两个人。”孔精蛇介绍说。

  村西有一口元代的古井,井水甘甜;村东北有一处黄土夯筑的赵长城遗址,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在楼房沟旁的山坡上,有一处石头基座、青砖砌墙的庙宇建筑;村里留存的石磨、石碾、石槽等石制生产生活工具,是楼房沟村石头文化的载体。

  “楼房沟村保留着舞龙、转九曲、闹社火等民俗活动。古老的贴窗花的习俗流行至今,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在这里传承的较好。村里还有二人台民间艺人、传统建筑的木工匠人等。”孔精蛇说。

  楼房沟村的古树,下盘根虬曲,上遒劲挺拔,历百年沧桑,经风霜雨打。村西有一棵百年枫树,树干粗壮,树形优雅;楼房沟的山坡上有一棵70多岁的杏树,果实依然酸甜;村东有片茂密的臭椿树林,见证了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烈士的英雄事迹;臭椿树林旁的几棵海红树已有90多岁,树干粗壮,树枝盘结。“这里一直流传着‘楼房沟的海红果,沙图沟的杏’的谚语。楼房沟村种植的海红果非常香甜。”孔精蛇说。

海红果

  错落的传统民居

  楼房沟村的传统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楼房沟村1949年以后建造的民居约占26%。1980年以后建造的民居约占52%。这些民居具有山西传统民居风格,为土木和砖木结构,多为‘四脚落地’式。屋顶多为单坡和双坡,屋前是大庭院。”孔精蛇说。

  走进一处处传统民居,椽木挑檐,门窗均用木樘与木棂,木窗有柔斜和贯圈纹路装饰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门的造型有月亮门和双桶门,窗台下用水纱图案装饰。

  69岁的高叶女居住的老宅,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五间房三合下两个门”的传统民居。几十年前她嫁给楼房沟村的孔小二后,就一直在这里生活。西侧低矮的土坯房已有50多年的历史,紧挨着的是砖木结构的房屋,它的木门窗极具特色,传统几何纹样或大或小,或长或扁。可以看出,直棂是隔扇窗棂的主体。

  楼房沟村传统民居的门窗装饰较为简单,多为木棂条拼接的几何图案,也有浮雕装饰、镂空雕刻的图案。门窗装饰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逐渐形成地方特色。

  高叶女家主屋内的中堂镜子、红色碗柜等也有几十年历史,上面绘有花瓶、牡丹、梅花、喜鹊、荷叶莲子等,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高叶女说,碗柜上的画是当地的画工描绘的。主屋内有火炕,灶连着炕,旁边的木质风箱虽已锈迹斑斑,仍在使用。

  “传统民居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要保护传统民居和街巷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楼房沟村对一些传统民居的结构、风貌、形式、材质和色彩等进行完整保留。对一些传统房屋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进行修缮和改造。”孔精蛇说。

树龄90余岁的海红树

  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楼房沟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正在加强其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依托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利用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历史资源和非物质文遗产,带动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展示与利用,通过视、听、体验等多种方式对村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貌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孔精蛇说。

  据了解,为保持一个“生活着的传统村落”,规划村落内居民原则上不作搬迁,努力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部分居民因房屋破损拆除,引导其向村落集中居民点迁移。

  有专家建议,在楼房沟村核心的传统居住区,增加二人台艺术表演、剪纸艺术展示和交流等的文化活动。把这里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农业制作植种技艺与旅游结合起来。结合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的英雄事迹发展红色旅游。让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中的文化和自然遗存,如楼房沟瀑布般,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光亮。

  原文链接:http://jswm.nmgnews.com.cn/system/2018/11/22/012606239.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