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有闲有乐有滋味 幸福开花节节高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2018-11-20

呼和浩特市一家健身房内的场景。

内蒙古的广场舞融入了蒙古族舞蹈元素。

呼和浩特市星河丽景小区的健身器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露天电影很受欢迎。

托县居民观看演出。

打台球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休闲娱乐是人们调剂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它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步提升,休闲娱乐方式也随之丰富起来。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音乐、评书,到遍地开花的KTV;从台球厅、游戏厅到网络游戏,再到手游;从小人书到日本漫画、美剧韩剧……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大众休闲娱乐活动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休闲娱乐生活发生的多彩变化。

  休闲娱乐方式日渐多元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物质条件有限,休闲娱乐设施匮乏,人们辛勤劳作一天后的休闲方式,只有坐在门口与邻居亲友拉拉家常,或者去邻居家串门。

  “一般夏天就坐在门口的大石头上拉话,冬天就串门子,有时候打打扑克。”家住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暖水乡的苏娥女提起40多年前村里的生活时说。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来了休闲娱乐生活的春天,内蒙古人休闲娱乐的方式日渐多元。进入上世纪80年代,村里偶尔放露天电影、唱大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

  “小时候,我和村里的许多小伙伴一听说晚上要放电影或者唱大戏、二人台,就高兴得不得了。”今年50岁的袁连根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麦胡图镇,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的娱乐生活就是在村里看电影、看大戏。

  “那时候,农村的戏台可简陋了,都是空地上临时搭起来的,主要是演二人台和山西梆子。电影放映条件也差,放映员用马驼着放映机器,在村里找一片空地,立两个木杆子,再把幕布挂在木杆子上,就可以放电影了。但是人们一听说唱戏或者放电影,都特别激动,不管刮风下雨,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搬上板凳去等着了。”袁连根回忆,《走西口》《打金钱》《五哥放羊》等二人台节目,《王宝钏离寒窑》《打金枝》《辕门斩子》等剧目,《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都是他那时候看得最多的。“有的看过好几遍了,还没看够,主要是演得少,每个月也就能看个一两场,有时候,一个月也看不上一场。”袁连根说。

  与袁连根的休闲娱乐方式不同,生活在城市里的范晨辉休闲娱乐主要靠听广播、看报纸和看书。

  范晨辉1962年出生于呼和浩特,是一位大学教授。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人们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用收音机听音乐、听评书,看报纸小说连载,或者看书。

  “我上大学的时候,半导体是稀罕物件,哪个同学要是有一台,其他同学都往他跟前凑。还有一些人去图书馆看书、看报,每个院系一般只订一份报纸,所以我们看小说连载都看不完整,这一章能看上,下一章可能已经被别人借走,就看不上了。”范晨辉说。

  休闲娱乐产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催生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新方式,也推动了休闲娱乐产业的迅速发展。

  “上初中时候,我和同学经常去青城公园的旱冰场滑旱冰,那是当时呼市最大的旱冰场,最开始一个人5毛钱,后来涨成了1块钱,不限时长。”1980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的郑帅告诉记者,当时位于南茶坊的华夏旱冰场也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后来阿尔泰游乐场和其他公园也陆续开了不少旱冰场,可供他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就更多了。

  上世纪90年代,像旱冰场一样遍地开花的还有录像厅、台球厅、游戏厅,和后来称之为“KTV”的卡拉OK厅。

  “我们一开始K歌是在公园、广场、甚至马路边,卡拉OK基本都是搭配着烧烤摊出现的,夏天晚上没事干,出去吃吃烧烤,喝喝啤酒,唱唱卡啦OK,太惬意了!”范晨辉回忆。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K歌、打台球、街机游戏等休闲娱乐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欢迎,这些休闲娱乐项目渐渐从一个个小摊发展为规模化经营,变成了KTV、台球厅、游戏厅,不再受季节的限制。

  “当时我们常去的KTV是大学东路的飙歌,和满都海公园附近的歌莱美,虽然现在都已经关门了,但是说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啊!”呼和浩特市80后姑娘赵馨星告诉记者。

  还有不少喜爱唱歌的家庭甚至购置了音响、话筒和卡拉OK点唱机,周末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唱几曲流行歌曲,成为那时许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与此同时,内蒙古各地区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晚会也逐渐增多,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城乡居民有了更多展示才艺、锻炼自我的机会,观看文艺演出也不再是年节时的“专利”,变成了走出家门想看就看。

  休闲娱乐活动注重健康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步履,休闲娱乐产业日臻成熟,电影院遍布各个大大小小的商圈,阅读、手游、看电视剧等休闲娱乐活动都浓缩在一部小小的手机里。内蒙古人也开始了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旅游这项曾经被认为是奢侈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在内蒙古人中间大放异彩。

  现在,很多内蒙古人已经不满足于周边游和国内游,他们已经把旅游的目的地放在了国外。“现在我们几个老太太凑在一起,都在比谁去过的国家多!”聊起生活变化,通辽市退休干部张玉玲满面春风。

  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如今,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已经成为学校、公园、居民小区的标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健身器材和健身方式。

  除此之外,广场舞也以迅雷之势崛起,每个清晨、黄昏,成为大爷大妈们狂欢的时刻,内蒙古的广场舞还融入了顶碗舞、筷子舞等蒙古族舞蹈元素,让人不由地眼前一亮。正在学跳健身舞的苏娥女说:“以前吃完饭只能坐在家里看电视,这几年村里有了广场,晚上就能出去散散步,现在又学习跳健身舞锻炼身体,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幸福!”

  而好友相聚的方式,也不仅仅只是吃吃饭唱唱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朋友相约一起去游泳馆、健身房等。“一过了30岁,啤酒肚越来越明显,我和哥们儿就约着一起减肥,现在我们聚会都改在健身房了。”郑帅告诉记者。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院秀琴 (本版图片均源自网络)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120/2971593.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