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三少民族”走在幸福大道上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2018-11-03

  编者按: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所在的地区被称为“三少民族”地区,曾经那里民众出行十分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将包括“三少民族”地区在内的国贫旗县、少数民族旗、边境旗县共47个旗县纳入扶贫范围,采取倾斜政策,从重点公路、路网改造、农村公路等方面,加大对“三少民族”地区的支持,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以及渡改桥、危桥改造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让出行难在三个自治旗成为历史。

  “莫力达瓦”意为“骏马难以翻越的山岭”。有人曾这样形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旗之初的交通:去一次莫旗几乎用遍所有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渡、驴车……莫力达瓦旗共有76个民族村屯。过去,从偏远的腾克镇巴卡哈里村到旗政府,往返要一周时间。作为农业大旗,出行难也给农产品外销带来诸多不便。

  如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08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2公里,全旗形成了以111国道为主动脉,以通乡公路为骨架,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为脉络的路网格局,以旗客运中心、万通物流园区为枢纽的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体系。如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5个乡镇全部通沥青路,220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实现村村通客车。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是人口较少的三个少数民族,“三少民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是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三个自治旗除鄂温克自治旗临近海拉尔外,其他两旗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底子薄,相对落后。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将包括“三少民族”地区在内的国贫旗县、少数民族旗、边境旗县共47个旗县纳入扶贫范围,着力推进交通干线通道建设、农村牧区公路通畅、“交通+特色产业”扶贫、生命安全防护、较大自然村屯通达、运输站场改造、公路管养提效、运输服务提质“八大工程”。同时,采取倾斜政策,从重点公路、路网改造、农村公路等方面,加大对“三少民族”地区的支持,建成了那吉屯至尼尔基一级公路,阿里河至加格达奇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以及渡改桥、危桥改造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让出行难在三个自治旗成为历史。

  目前,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只有2000多人,有7个鄂伦春族猎民村分布在5个乡镇。“从前,鄂伦春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制作桦皮制品的能工巧匠。现在,桦树皮手工艺品成为游客最喜欢的工艺品,做好的针线盒和小桶都卖出去了。”大杨树镇布库尔猎民村的西克腾大婶向记者展示着各式精巧的桦树皮制品。

  布库尔猎民村是鄂伦春自治旗的7个猎民村之一,是展示鄂伦春民族独特民族文化和民俗的窗口,也因此成为呼伦贝尔市民俗旅游名片和“五彩呼伦贝尔”精品线路之一。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原国家旅游局启动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该村成为呼伦贝尔市唯一一家入选村。2017年3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前,通过实施扶贫项目,多布库尔鄂伦春猎人部落旅游景区已完成民宿、游客中心、跑马场栈道建设,“印象鄂伦春”文化主题餐厅已经开始运行,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据了解,自2008年自治区区域重点帮扶鄂伦春旗以来,自治区各帮扶厅局累计落实帮扶项目817个,到位资金35.75亿元,重点发展了黑木耳和滑子菇培植、肉牛肉羊生猪育肥等产业,“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开通了加格达奇—哈尔滨—北京、加格达奇—海拉尔—呼和浩特等航线;建成了332国道阿里河至加格达奇段一级公路,结束了该旗无一级路的历史;修建了大杨树至宜里通乡公路、几十余条通村公路,顺利完成乡乡通及村村通工程。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173户18702人,下降到2017年2721户5448人,贫困发生率由30.8%下降到8.96%。

  腾克镇位于莫力达瓦旗,是一个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乡镇,腾克霍日里绰罗达斡尔部落是呼伦贝尔市旅游局确定的“五彩呼伦贝尔”旅游目的地,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村落、独具风情的怪勒哈德悬崖美景,还能体验多种达斡尔民俗活动。“路好走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咱家的鹅蛋和大鹅都好卖,明年可能再增加一些。”64岁的刘超老人正拎着长杆追赶着自家的鹅群。从2016年开始,刘超利用政策性补贴,不断扩大养鹅规模,去年,他仅卖鹅蛋就收入近万元。

  据了解,目前针对“三少民族”地区的库布春至阿里河一级公路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腾克至甘河农场、库布春林场至根河、伊敏至红花尔基等项目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贫困地区普通国省干线重点建设项目。(记者 冯雪玉)

  观点

  建好管好用好“民心路”

  □帅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高度重视贫困落后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尤其是“三少民族”地区的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农村牧区公路的建设发展,为农村牧区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捷通道,尤其是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搭建起高速发展的“桥梁”。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必须将这样的好政策落实到位,把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首先,农村牧区公路建好是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建设项目监管水平,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才能在开通运营后降低维护成本。

  其次,把农村牧区公路管好是根本。健全农村牧区公路管理机构,落实必要的管养人员和经费。加强执法机构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把控,及时防止制止对农村牧区公路造成破坏的行为。

  再次,把农村牧区公路护好是保障。建立健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加强公路养护资金保障,组建或采用承包制专业养护队伍,做好日常道路养护。农村牧区公路养护靠大家,提升农牧民保护意识,动员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养护工作。

  最后,把农村牧区公路运营好是目的。增设客运服务系统,着手解决农村牧区出行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让那里的孩子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接受平等教育,给乡下的青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遇。创建运输网络系统,让农牧产品不为走不出去而担忧,既为农村牧区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有力发展改善了农村牧区生活现状,解决了农村教育就业等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也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民心,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一条条“民心路”建好管好用好。

  原文链接:http:/m.people.com.cn2/2018/1102/c196667-32236170.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