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北京市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 打造双拥首善之区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2017-08-01

  京华大地,首都军民,正以昂扬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学习宣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大力弘扬首都军政军民团结优良传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回顾过去的五年,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京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指示精神。 军地军民服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积板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伟大实践,携手推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高驻京部队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双拥创建首善之区。

  拓展时代内涵 提升发展水平

  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与形势任务同频共振

  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双拥工作新要求、新内涵。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京各部队牢固确立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与形势任务同频共振的双拥工作理念,不断推动首都双拥工作向更宽领域拓展、更高水平发展。

  用改革发展新战略丰富双拥创建新内涵。将双拥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中统筹谋划、推进落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扶贫帮困、社会救助等活动;把服务国家和军队改革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驻京部队服务保障;把宪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法规落实到双拥工作当中,深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依法维护军民切实利益,首都双拥工作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拓展。

  用共同理想新目标撑起双拥创建新高度。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引领双拥工作,通过双拥工作和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筑牢正确的价值追求,军地军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

  用党纪党规新要求推动双拥创建新实践。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遵守八项规定、自觉纠正“四风”、践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到双拥创建各项工作当中,出实招、使实劲,取消了一些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双拥活动,保持和发扬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首都双拥工作新风尚、新气象进一步形成。

  用军民融合新发展拓展双拥创建新领域。首都军地各级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双拥创建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创新点。

  加强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统筹经济与国防两大需求,把驻京部队现代化建设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成立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建立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军地科技、医疗卫生部门签署了医学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定期召开军民融合工作会和军民融合战略合作框架落实情況沟通会。首都军民融合发展迈上组织领导有力、配套保障到位、运行机制顺畅的快车道。

  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打造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创新研发平台,军地有关部门建立了以驻京部队为依托的6个自主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技术攻关100多项。推进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实施。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基地、丰台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大兴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三大融合集聚区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集聚市政府15个部门、“民参军”高科技企业200多家、军队大单位、军工单位近300家,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卫星应用、智能高端装备研发等产业群。

  推进军民融合成果共享。实现“军转民”与“民转军”两个转换,军队医疗事业与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军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防护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先进装备研发等高端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不断拓展。

  聚焦强军目标 履行服务职能

  为驻京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全力提供保障

  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提出“四个服务”,其中之一就是服务军委领率机关和驻京部队。北京市各级、各部门肩负富国强军责任,聚焦强军目标需求,认真履行服务职能不断拓展服务保障新领域,创新服务保障新举措,开辟服务保障新途径,围绕驻京部队重点建设、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生活保障和官兵家庭期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服务保障、实事拥军、排优解难,助推驻京部队战斗力提升。

  围绕部队建设服务。北京市始终把支持驻京部队重点建设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全力做好部队建设项目的选址用地、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军事设施保护、房屋产权办理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驻京部队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市、区两级财政大力支援驻京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驻京部队营院改造、绿化美化和周边环境整治,实施关系驻京部队出行方便的道路新建改造、调整公父线路、增设公交站点等交通建设项目100多项,支持驻京部队水、电、气、热社会化保障。对驻京部队电教室、图书室、健身场建设积极开展援建,赠送文化体育器材4万多台(件)、图书121万多册。过去的五年,市双拥办、市民政局协调市财政向驻京部队赠送2万余台(件)电教设备、体育器材。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八一”前夕,市委市政府为驻京部队赠送文化娱乐器材1万余(台)件。

  围绕重大任务保障。每逢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重大演习,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部队了解情況,现场办公,动员全力量为执行任务部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举全市之力做好“9· 3”阅兵部队的服务保障工作。“9 · 3” 阅兵举世瞩目,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指示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30次主持召开阅兵服务保障军地联席会、现场办公会、工作推进会,围绕阅兵联指提出的213项阅兵部队需求, 确定6个服务保障阶段,明确“主动服务、融入服务、伴随服务”要求,实施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服务保障。几年来,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先后服务保障了担负党和国家重大会议、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北京APEC会议安保任务部队和执行重大军事演习、支援非洲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部队。

  围绕官兵需求排忧。做好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园入学,既事关部队官兵的切身利益,又与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紧密相联。关心军人,就要关心军人的期待,让军人不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困扰和牵扯精力,这是地方对国防建设最大、最具体的关心,已经成为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识。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各级、各部门以“双拥在基层”活动为抓手,以解决“五难”问题为着力点,出台优抚安置、拥军优属新举措110多项,推动双拥优抚工作从基层抓起、优抚安置政策在基层落实、难点热点问题在基层解决。创新和改进军转干部安置办法,研发“北京地区军转干部电子预留落户信息服务平台”,采取统一笔试和网上双选方式,做好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实施义务兵优待金、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自然增长机制和在校大学生入伍后进京落户、按比例招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等政策措施。圆满完成转业干部和退役军人的安置任务。市财政补贴109亿元,保障军休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京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及时办理随军家属落户8800多人。采取定向招录、预留编制岗位、专场招聘、自主创业补助和社会公益性组织“托底”安置等政策措施,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难题,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随军家属,享受收费减免政策, 并给予自谋职业经济补助。建立随军家属就业服务月制度,把每年7月定为“北京市全市随军家属就业集中服务月”,组织随军家属就业双选会、推介会、招聘会200多场次,集中优先推荐随军家属就业。在全国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北京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推进教育公平的情況下,出台《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建立“优待+协调”机制,积极解决军人子女就近上学、跨区入学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积极反哺地方 支援各项建设

  为增强首都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发挥优势

  民拥军、军爱民。多年来,驻京部队广大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牢固树立“驻守首都、热爱首都、保卫首都、建设首都”的思想观念,紧紧围绕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 大力支援首都各项建设,助推首都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提升 。

  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走在前列。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和“学雷锋、树新风,做文明有礼北京人”活动。3090个军(警)民共建对子坚持在社区、街道、农村、学校,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文明礼仪宣讲、法律知识讲座,开展“1+1”、“一帮一”等形式的扶贫帮困、社会救助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和因难群众脱贫。发挥部队资源优势,支持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德育、体育、美育特色教育。828个军(警)共建对子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标兵)单位 。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力量。为打造“美丽首都、绿色北京”,每年驻京部队近百名将军和20万人次官兵参加“绿色援建”工程,是驻京部队支援首都建设的重头戏。近年来,驻京部队先后动用兵力数十万人次,参加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北京环线交通绿化工程、首都百万亩平原绿化工程、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丰台国际园博园、北京APEC会议中心区的施工建设、绿化美化、环境治理和“见缝插绿、美化首都”行动。 劳动中,军委和军委机关、驻京部队各大单位领导身先士卒,广大官兵吃苦耐劳,为把第二故乡装扮得绚丽多彩做出了贡献。

  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勇于担当。哪里有灾情、险情、危情,哪里就有驻京部队官兵,每当水灾、火灾、雪灾袭来,驻京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特别是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11·4”暴雪灾害发生后,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兵力5.7万多人次,冲锋陷阵,昼夜奋战。积极支援“平安北京”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和军警民联防联治活动,在党和国家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和国际性重大活动期间,出动兵力投入核心区域、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定点执勤、昼夜巡逻,构筑起共保首都平安的铜墙铁壁。

  坚持首善标准 双拥常创常新

  筑牢精神家园与夯实创建机制并举

  首善标准决定双拥创建水平。首都军民在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着力在夯实创建基础、激发双拥活力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双拥创建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在筑牢军民精神家园上下功夫。创办“首都双拥网”、《首都双拥》专刊。 广泛深入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活跃的宣传教育活动,传播正能量、激发新活力, 引导广大军民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传播军政军民团结的正能量。以“军民携手奋进、同心合力筑梦”和“共驻共建、军民融合”为主题,以国庆、“八一”等重大节日和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书画摄影展、军民联欢等双拥活动4300多场次,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光荣传统,颂扬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讴歌全市军民在富国强军实践中的突出事迹。

  传播关心支持国防的正能量。以“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为主题,以党政干部、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坚持把改革强军战略、国防安全、国防法规列入党委中心组和党政干部学习培训内容。组织党政干部参加“军事日”活动4.9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军营一日”活动25.8万人次,军地青年参加联谊活动3.7万人次。共建“少年军校”1210所,军训学生和企业员工40.2万人次,编印中小学国防教育丛书3万多册。实施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年,尤其是“海洋观教育日”活动,带动了全国百座城市、百所院校、百家企业。

  传播爱国报国的正能量。以“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9·3”抗战胜利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弘扬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爱心献功臣活动。组织烈士遗属、老战士、军休干部等优抚对象、首都各界群众和部队官兵参加清明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的公祭纪念活动;广大军民在剧院、社区、公园、学校、军营举办爱国抗战歌曲演唱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首都双拥创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在健全制度保障基础上下功夫。搭建了服务部队的一个窗口平台,建立了双拥共建联系人和服务部队重大事项联系人两支队伍,完善了日常联系沟通、重大事项跟踪协调和急事、特事、难事应急处置三项工作机制,制定了双拥模范城(县)年度考核管理、首都双拥模范奖评选、双拥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绩效评价五项措施, 坚持各级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军政座谈会、双拥领导小组会、军民融合工作会、重大事项协商会和各级领导走访慰问、过“军事日”八项制度。确保了双拥创建工作责任目标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严格双拥考评标准,创建活动更加扎实。在强化质量标准意识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管理办法》、《考评标准》,制定了北京市双拥创建《量化管理考评细则》,建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京部队、市区双拥办三位一体创建考评机制,实施各区年度自查自评,市双拥办年度检查考核, 全市双拥氛围更加浓厚,创建基础更加扎实,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天亮】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