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民生一问: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2019-01-28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食用菌产业化扶贫项目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鹏硕农业种植的菜苗远销蒙古国、俄罗斯。

  临近春节,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一栋栋美观别致、古色古香的新房子建在群山脚下,大红灯笼挂满了每个农家院,备年货,购新衣,换新车,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如今,这个曾经在全旗出了名的贫困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种状况的改变,得益于自治区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

  过去,雷营子村村民一年忙到头,人均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四面环绕的大山阻挡了村民致富的脚步。穷则思变。2014年,村党支部经多方考证,大胆提出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思路,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制定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的发展路线,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制定了发展思路,村两委班子开始带头办起了农家乐,村里筹资建设了社会主义大食堂、供销社、旅游客服中心、开心农场、水上舞台等项目。依托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家豆腐等传统产业。目前,全体村民入股,全部投入乡村旅游业,形成了“遗迹考察+乡村休闲+森林养生+观光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过去的三四千元增到一万三千元左右。如今,这个贫困村一跃变成了富裕村,昔日的“穷山沟”也变成了美丽的“桃花源”。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第一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内蒙古全年实现减贫23.5万人,10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内蒙古减贫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2020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去年全区按照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有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方位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扶贫成效进一步显现。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今年自治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精准推进,确保减贫14万人以上,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20个国贫旗县全部摘帽。认真落实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反馈意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扶贫。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脱贫攻坚,就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赵子夫代表:利用大数据精准扶贫

  “随着我区脱贫攻坚战向纵深推进,脱贫政策日益完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扶持力度前所未有。那么,精准识别致贫原因就是打通脱贫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大代表、内蒙古伊利集团乳业技术研究院对外项目部科学研究经理赵子夫坦言,政府应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瞄准细节,将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对于因重大疾病、无劳动力等不可抗因素致贫的贫困户,要舍得投入资金,用足政策,帮助其改善生活;对于因懒惰、认识不足、思想落后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要改变其观念,教给其技术、指明路子,鼓励他们通过勤劳双手摆脱贫困。

  多年来,在精准扶贫领域,伊利探索出一条“立足产业、立体扶贫、精准担当”的独有模式。精准关注婴幼儿、孤残、老人等特殊群体;精准探索健康扶贫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相结合的专业扶贫机制,持续帮助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在技术服务方面,自2010年伊利奶牛学校成立以来,先后邀请了百余位世界顶尖行业专家,进行培训和讲座;通过开办网络课程,为奶农传授奶牛养殖技术。特别是2016年以来,伊利进一步强化“奶牛学校”微课堂的搭建,帮助奶农将奶牛日单产从2016年的25.89公斤提升到2018年的27.93公斤,每公斤牛奶养殖成本从3.58元降到3.18元,“一升一降”帮助奶农增收了30多亿元。在智能管控方面,伊利为所有牧场免费提供牧场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牧场管理水平提升,利用大数据对牧场管理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决策。这些举措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农牧民的帮扶效果明显。截至目前,伊利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赵子夫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扶贫人口进行实名制管理,对他们的信息进行真实采集,并与扶贫办、人社局、车管所、税务局、银行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真实准确。与此同时,通过入户核查贫困人口、临界贫困人口户籍变更、收支变化等情况,对数据进行补充、调整,解决贫困户信息过时、遗漏、重复、误差率大等问题,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政府精准施策,同时也为贫困退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唐嘉利委员:帮贫困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脱贫攻坚,应该立足于群众的实际情况,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实施有效的帮扶手段,为老百姓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拉近贫困户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距离,为贫困户创造就业顾家两不误的条件。这样一来,贫困户不仅能获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更能安心放心工作。”政协委员、锡林郭勒盟工商联副主席唐嘉利说,在家门口就业,是扶贫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有着重要意义,任何帮扶举措要想真正发挥出预期作用,就绝不能纸上谈兵,要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的扶贫战略,将发展产业作为根治贫困的良方妙药,充分考虑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愿望,为贫困户建立自主经营,带动经营,合作经营,让贫困户和企业有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准确地推动扶贫户就近转移就业。

  唐嘉利认为,在扶贫过程中,要将大产业园区、农村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打造成就业扶贫基地,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鼓励中介机构转移安置精准扶贫户就业,让贫困户真正动起来。对于不同的贫困地区和人口,要因贫困原因施策,因地因人施策,在细节上下功夫,让扶贫措施更接地气。在脱贫攻坚中,作为一种扶贫新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可谓一举两得。家门口就业,交通成本小、生活成本低,人们生活质量越高,幸福感就越强。随着各地经济快速发展,给贫困户提供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现如今许多企业愈发重视筑巢引凤,用工环境的逐步改善,外出打工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对贫困户来说,与其四处闯荡,不如把握在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踏踏实实就业。

  他建议,倡导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要通过政策引导拉动当地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家门口就业机会。同时要立足贫困人口就业实际,探索就业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推动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另外,在贫困人群中,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要灵活运用政策,开发适合他们的劳动保障和岗位,从而实现脱贫。

  张军代表:依托优势资源 助推脱贫致富

  “巴彦敖包嘎查先后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覆盖了全嘎查所有农牧户,户户都是合作社成员,人人都是合作社受益者。2010年,全嘎查1031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经过8年的发展,如今人均收入已经达到2万元,8年间翻了10倍。”1月26日,来自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的人大代表张军自豪地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集体经济的日益发展壮大,“旅游+扶贫”的发展道路让巴彦敖包嘎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军是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的党支部书记。2010年,张军带领班子成员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搞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建起了数百亩的薰衣草花田、水稻观光长廊、采摘园、垂钓园,还成立了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形成集农业种植、采摘、观光、娱乐、休闲等为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巴彦敖包嘎查村貌焕然一新,嘎查的30户贫困户、78人在2017年全部实现脱贫,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达到80万元。2018年,巴彦敖包嘎查又利用冬季雪期较长的特点搞起了冬季旅游,建起了冰雕、冰屋、滑雪场,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游客近10万人次。

  张军认为,依托本土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深耕旅游产业,是脱贫富民的重要途径。旅游产业的兴旺也会带来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提高农牧民的参与热情。例如,土地流转后,富余的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又可以充实到不同岗位,诸如景区管理人员、清洁工、讲解员,让村民在村里轻松实现就业。同时,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还会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KTV等相关的配套休闲场所发展,真正实现多渠道创收,增强城乡居民的自我“造血”功能。

  乌兰巴特尔委员:教育扶贫从娃娃抓起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重视教育扶贫,必须从娃娃抓起,努力增强贫困地区学生的内生动力,增加贫困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政协委员、赤峰市蒙古族中学地理教师乌兰巴特尔说。

  他认为,贫困地区多数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恶劣,因此,教育问题令人担忧。如今,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经济实力单薄,家长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低等,受这些问题的影响,孩子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乌兰巴特尔建议,政府应在贫困地区提供有质量的儿童发展服务,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大贫困地区财政资金投入扶持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建立稳定的少数民族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资金、项目、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扶持少数民族特色品牌产品,开拓市场,吸纳农民工返乡就业,改善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建立社会激励机制,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提高教育扶贫质量,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彻底的脱贫。

  原文链接:http://www.northnews.cn/2019/0127/3015671.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