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霍林郭勒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 为36岁宝妈姜喜梅点赞

来源:通辽日报 作者:      2018-12-14

    手捧血袋和证书留念的姜喜梅。

  自治区红会秘书长陈华和自治区红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代表慰问姜喜梅并给她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过客,有亲人,有爱人,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是有一种陌生人,用一个举动就能救活一个生命……12月10日,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姜喜梅作为霍林郭勒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一位相隔1800公里外的浙江女患者,却因为一段特殊的“血缘”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演绎一场生命的接力、爱的传递。

  “真没想到,我和一个同龄的‘二宝’妈妈,竟能结下这样神奇的缘分。”12月10日早8点,笔者见到志愿者姜喜梅时,她正在等待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姜喜梅今年36岁,是霍市南露天煤矿职工,当得知受助者是一位同龄的妈妈时,惊喜地说道。

  12月10日早8点25分,在各项检查结果达标后,姜喜梅躺在采集床上,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缓缓启动,采集造血干细胞工作正式开始。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尹文杰介绍说:“整个过程要四个多小时,因为她的血管壁比较薄,血管也很细,所以我们前期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在是很顺利。”

  采集过程中,躺在床上的姜喜梅始终面带微笑。她对笔者说:“我现在感觉挺好,就是希望受助者不会有排异反应,一切顺利……”在捐献过程中,她显得比较轻松,还主动和笔者聊起了天。

  姜喜梅向笔者讲述了捐献的来由。今年7月的一天,她突然接到霍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造血干细胞留样与一名患者初配配型成功,询问其是否同意采集血样进行检查,她听后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12月6日—9日,在丈夫、同事以及霍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和关心下,进行了身体检查和注射动员剂,为捐献做好了充分准备。

  采集现场,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自治区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代表也纷纷赶来看望姜喜梅,为她加油鼓劲。自治区红十字会秘书长陈华还为她颁发了捐献荣誉证书和奖章,并带来了受助者的一封感谢信:“谢谢您,让我还可以活下去,谢谢您让我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没有失去母爱,谢谢您没有让我70多岁的父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当我身体恢复时,我一定向您一样,积极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用一生的时间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呼吁家人和身边朋友奉献自己的爱心,让爱的光环更加发扬光大……”读到这儿,同样身为母亲的姜喜梅,柔软的内心被深深的触动,不禁潸然泪下地说:“如果有需要,我愿意为她再捐一次!”

  由于正在采集不方便回信,姜喜梅当即请同事代笔回信,在信中写道:“爱不分地域,我只是一个母亲,我爱我的孩子、爱我的家人、爱这个世界,善良和爱心是我一直教育女儿的人生信条。也希望你们带着感恩的心服务社会,播撒爱心,让咱们这个世界充满爱,让每个家庭在爱的和谐中幸福的生活。”两位母亲的真情流露,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2月10日下午1点零5分,姜喜梅顺利完成了16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当晚,工作人员乘坐飞机将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为老婆这一善举感到自豪,为之点赞!”姜喜梅的丈夫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9岁的女儿也打来电话说:“妈妈好棒!”

  据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截至11月30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已有2582850人,其中,内蒙古有41900余人。姜喜梅是中华骨髓库第7855例、内蒙古自治区第76例、通辽市第7例、霍林郭勒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由于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成功几率很低,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让患者找到生的希望。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尹文杰告诉笔者,有些人认为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就是钻骨抽髓,其实不然,目前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已很成熟,是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处采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而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中,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采集后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将自动恢复到原来水平,不会影响捐献者健康。

  据了解,目前,姜喜梅身体状况整体不错,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我们在此祝愿她早日恢复体力,也祝愿受助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将爱的种子继续传递下去。

  原文链接: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12/14/012619279.shtml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