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南茶北移”突破纬度极限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18-11-27

 

周涛(右)与农户正在查看皇菊长势。路霞 摄

  茶产业在我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光伏设施茶树”种植技术,将茶树生态化种植到北纬40°以北的呼和浩特地区,既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带动当地农产品种植业和加工业发展。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茶叶的产地,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我国的南部地区。

  如今,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些茶树品种跨越纬度界限,扎根北疆沃土,实现了“南茶北移”。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内蒙古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农业园区展示厅,水流潺潺,移步换景,如若置身江南水乡。

  科技特派员周涛为记者沏了杯茶:“尝尝,这是我们园区自己产的皇菊茶,相对于南方茶,咱们这是‘北茶’。”透过玻璃杯,金黄色的菊瓣在水中徐徐舒展开,一朵饱满飘逸的菊花跃然眼前。周涛和记者聊起了他的“茶事”。

  周涛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和园艺专业,2017年被聘为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

  “这几年,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许多农业园区综合体更注重在‘特’字上做文章。呼和浩特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符合发展特色农业的各项基本要求。”周涛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开始,山东省“南茶北引”的成功为高纬度地区引种茶树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让内蒙古人喝到自己产的茶”作为使命,周涛有了将茶树继续往更高纬度的呼和浩特发展种植,从而获得更高品质茶产品的想法。

  “茶产业在我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带动当地农产品种植业和加工业发展。”2017年,周涛带领园区引进“光伏设施茶树”种植技术,将茶树生态化种植到北纬40°以北的呼和浩特地区。

  该技术将“新能源+新农业”创新结合,把光伏电站融入现代农业设施大棚,棚顶发电、棚下种植,实现了农业和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土地的单位产出,增加了农户收益。

  呼和浩特市四季分明,夏季高温、高辐射、干燥,冬季低温、弱光,土壤偏碱性,本身不适宜茶树生长。但是,随着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和科技力量增强,只要打破一些关键技术制约瓶颈,就能让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就拿龙井茶树来说,其喜欢湿润多雨的环境,而在干旱苦寒的呼和浩特,由于棚内湿度不够,茶叶“干尖”问题频出;再加上棚内温度过高,试验区的龙井茶树都“开了花”,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周涛在试种龙井茶树的过程中总结出,“南茶北移”主要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3个,即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PH值)。

  研发团队首先通过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土壤PH值处于中性,然后以地面喷灌的方式来增加大棚湿度,但茶叶“干尖”问题并未解决。

  最终,经过反复实验论证,研发团队通过增施氮肥控花,适度遮阳和空中微喷等方法来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在大棚内营造出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使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呼和浩特四季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在这种独特的环境气候条件下,茶树生长速度缓慢,但茶叶内含物质积累更多。由于冬季气温低,茶树的病虫害较之南方地区大大减少,保证了茶叶绿色健康。

  周涛告诉记者,这种环境下产出的茶叶滋味更加醇厚、香气更高、更耐冲泡,因此品质也更好。

  “我们引进不同品种,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茶树。通过土壤培育,提高土壤疏松性和质量,配合越夏和越冬关键技术的实施,就有可能实现茶叶的高效生产。”

  这几日,园区内的皇菊长势正旺,放眼望去,满棚金灿灿的,芬芳诱人,成为寒秋初冬的一道靓丽风景。

  皇菊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花卉,具有很高的饮用、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也是园区主打的另一茶品。

  据周涛介绍,去年园区从江西引进皇菊品种种植,在园区内进行了科学的土壤检测分析和引种试验。

  眼下,20棚皇菊丰收在望。 “皇菊花按朵卖,大的加工完1朵能卖到10-12元,小的1朵也能卖到5-6元。”常年在园区打工的新城区保合少镇庄子村村民李慧珍边熟练地采摘花朵边对记者说:“种个花花草草就能有这么大效益,这在以前我们哪儿敢想!”

  周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标准棚皇菊每棚定植1000株,每株保留30头,1棚可产鲜花30000朵左右。经加工、分级、精装后,每朵商品干花依品级售价在2-12元之间,去年试种了4棚,总产干花280斤,平均下来,每个棚的毛收入在10-15万元之间,效益相当可观。

  目前,园区建有标准化茶树品种对比试验园10亩、精品茶园100亩,皇菊生产线1套。引进龙井43、鸠坑、皇菊、平阳特早、福鼎大白等国家级良种进行对比适种,筛选本地适宜茶树品种。

  其中,引进的龙井43具有育芽能力强、发芽整齐、密度大、芽叶短壮、叶色绿、抗寒性强等特点,适制绿茶,所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外形挺秀、色泽嫩绿、香郁持久。

  “种茶还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好处——茶苗可以成活30年,省去了每年春播秋收的农忙,只需投入人力打理即可。”周涛说,从开始种植算起,3年之后就可以收茶,8-10年能够达到亩产约100公斤,按每公斤1200元计算,棚均收入有望超过10万元。

  目前,园区光伏茶棚已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了“园区+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引领当地农牧民进入茶棚,边工作边学习种茶经验。

  下一步,园区里的100多个茶棚将逐步承包给有种植意向的种植户。标准化示范区投产后,100亩茶树产值可达600万元,3年后,可辐射带动周边500亩优质茶园生产与发展。

  “作为科技特派员,千方百计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我责无旁贷。我会不遗余力地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种植户,让种植茶树的效益惠泽更多老百姓。”周涛说。

  原文链接:http://szb.northnews.cnmgrb/html/2018-11/27/content_11742_60816.htm

【责任编辑:尧日】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微信